因为每个区域的海上风电的价格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同一个标准是无法衡量所有情况的。这些是丹麦第一次建造海上风电时采用的办法,这些办法后来也一直被延用,我认为非常成功。因此随着环境、技术的变化,政策也应该不断地更新。
在中国,我认为在对海上风电投资之前,政府应该让企业去了解他们将要投资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此外,由于海上风电完全不同于陆地风电,在安装和维修等方面也应该采用完全不同的系统。
中国电力报:现在中外很多专家都对中国的风电市场非常有信心,您对中国的风电市场有什么期待和想法?
大使:中国目前风电装机容量差不多已经达到了100吉瓦,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么说是因为像今天这种糟糕、不健康的天气。
从长期发展来看,人类需付出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例如疾病、交通堵塞、航班延误等),并且风能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此外,风电不仅是绿色发电,还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因此我们不用怀疑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将处于领先地位,绿色企业也将成为世界领导者。30多年来,丹麦一直致力于研究新能源的利用,尤其是风能,丹麦试图找到一个最有效的能源体系。我们正与中国政府合作,向中国转移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丹麦是全球第一个将风能利用到电网的国家,我们非常希望,也非常有信心,中国在和丹麦互相学习后,能够不断发展清洁能源系统。
我对中国风电市场非常有信心,无论是从中国领导层的政策中,还是从人们的认识中,我都看到了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发展重视的强烈信号,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丹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容易,相比中国的企业,丹麦的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复杂的系统,当然产品的价格也更高。我希望中国政府在能够继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能被丹麦企业的产品质量所吸引,从长远来看,所要支出的成本会更小。在过去的10年里,我看过很多中国的企业,在刚开始人们会被廉价的产品所吸引,但随着该产业的扩大和成熟,绝大部分投资者更希望将资金投向那些更加具有可靠性、高品质、高科技的产品。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从长远利益角度来看,它们更有使用效率。当中国风电市场不断完善和成熟时,人们会将目光从每度电的成本转向每个产品的成本上,会更加关心涡轮机维修的成本和它的使用寿命。丹麦具有高品质的产品和供应商,在维修和使用寿命上占到很大优势。因此我希望未来更多的丹麦企业可以在中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希望中国市场的注意力不仅是放在短期效益上,更应为长远打算;不仅要考虑装机容量的大小,更要考虑装机设备和系统的质量。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风电企业与丹麦风电供应商合作,把目标从效益转到质量上去,同时也获得更多的利润。
中国电力报:丹麦是如何协调解决弃风、弃光这个问题的?
参赞:在丹麦,我们用完全不同的能源管理系统,因为不管是风电还是光伏,他们都是非常不稳定且不可预测的,不同地区的发电能力会有很大不同。我们尽可能地加强能源系统的灵活性:丹麦与周边的北欧国家、德国等进行电力市场合作。例如,如果丹麦的风能太丰富,以至于电网无法接纳,我们的能源系统就会将这些电力卖 给邻国。同样的,当这些合作的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过剩时,我们也会向他们购买能源。这套能源系统是非常可靠且稳定的,但它要求对整个能源系统都非常了解,并且能源供给的方式也要非常稳定。相比丹麦,中国的风电地域差异很大,中国完全可以也进行这种各地调度的方法去平衡风能,保证风能尽可能地被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