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海波
最近,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几个政策,我觉得对行业发展非常好。第一个是配额制,这是保证风电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的一个宪法;第二个是风电机组型式认证,它对行业长期发展非常有帮助。这也是一个里程碑似的事件。今后行业面临的挑战非常多,可能很多机组的设计认证都要重新做,但我想企业后面一定会尝到甜头。
再有就是关于出质保期交接规范的问题。无论是对客户还是企业,这个规范都是一个依据,对行业发展很好。至于发改委可能下调风电电价这事我是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一个制度的出台,目的都是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风电是国家多次鼓励并放在战略层面的新事物,任何一个机构出台的政策都不应该跟战略相冲突。
维斯塔斯亚太中国区总裁 博飞
在中国我们仍然关注装机容量,并希望用最低成本实现最大装机。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也会向中国市场推出一些新的产品。在中国的风电市场上有着不同类型的客户,每一个客户群的需要都不同,因此我们也在建立新的、更为灵活的服务组合。
我们的全新战略是V110 -2 兆瓦和V100 -2 兆瓦机型,另外,我们还给市场带来了运维和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不愿意评价我的前任,但是在这方面他们确实做得不是特别好。现在我们希望能够改变,也是时候改变了。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褚景春
我们的首台机组2008 年下线, 一直到2011 年,我们的风电机组主要供给集团——国电集团到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运营商,去年装机容量已超过了1700 万千瓦。此后,随着产能的扩大,今年我们系统内的风电机组供给占六成,系统外占四成。行业内的同行可能一直都认为联合动力的风电机组都给自己家用了,实际上的数据不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市场化企业,面向海内外是联合动力的必然选择。 未来,联合动力将是系统内外并举,这就是一个市场化企业内在发展的需要,没有别的选择。我们与大家面临着共同的任务,既有共同的机遇,也面临共同的困难。
通用电气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部总裁 李枫
GE 这几年走了一些弯路。其实合资就是结婚,你在找你的另一半。很多时候我个人很认同门当户对。在谈朋友时,可能离得越远越有吸引力,但合资可不仅仅只是做完合资这个工作,而是怎么样过日子。它不仅仅是产品的融合,很多时候还是大家的理念、沟通,更多是文化的融合。只有把这些看得更重,大家才能求同存异,更好地走在一起,而路上肯定会有磕磕绊绊,但我们应互相配合工作。
至于我们和哈电的合资不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应更好地往前看。而GE 在美国相对比较成功,既有市场因素,也有行业因素。我相信GE 也会在中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有一份我们可以做出的应有的贡献。
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张启应
国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和开发商为出质保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对工作的流程和质量没有达成一致,在体制和质量上没有形成共识。
这些给我们的融资方、银行也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在低电价时代保持风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要走向低成本,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就在于创新。
我们从2008 年开始了SCD 项目,经过6 年开发,投入非常大,时间也比较长,但非常欣慰的是,目前不管是在海上还是在陆上都很好。接下来我们会在海上、在台风区推两叶片的机型,同时也推出低风速和超低风速的解决方案。
歌美飒风电(天津)有限公司中国区CEO Jose Aetonio Miranda
2014 年,我们在中国非常成功,装机容量超过了70 万千瓦。主要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正确的做法。起初我们想在中国推广4.5 兆瓦的风电机组,但后来觉得这实际上并不合适,于是,我们就开始关注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产品,比如针对高海拔特别是台风地区,或是在太平洋沿岸的沿海地区,针对低风速、低气温区开发产品。而这种不同的关注点,使我们在市场上的位置又出现了进一步的提升。今年我们又接到很多订单。
现在我们又看到了新一轮合作的浪潮。在中国,我们可以做到运维方面的合作,作为一个国际品牌,现在我们又转为关注进一步提升运维的质量。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刘琦
目前上海电气和西门子的婚姻依然存在,小家庭还在过日子,但是日子过得确实不太理想,磕磕绊绊的事非常多,双方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婚姻模式最初的顶层设计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交易结构太复杂,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运行和管理成本非常高,运行效率非常低下。说得好一点,这个婚姻快两年了还在磨合中。
现在我们已找到了一种在同样婚姻模式下面改变家庭经营模式的方式,那就是要把上海电气本土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上海电气的风电跟西门子还没有走到离婚这一步,实际上这个家庭在经营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斯建龙
如果从风力研究所开始算,我们做风电已有将近40 年历史。这么多年,运达在中国不温不火,我想跟我们的出身相关。
国内从2012 年开始,1.5 兆瓦风电机组的叶片从82 米发展到了88 米、97 米,而2 兆瓦风电机组的叶片则从90 米发展96 米再到目前的115 米。叶片会无休止的长下去吗?未来的低风速是要进一步提高效率还是进一步把叶片升上去?现在投资方和主机厂都不确定5 年之后、质保期之后投资商是否还有如期收益。对主机厂而言,你的机组在第10 年或者是第12 年时会不会面临大部件更换的考验?
经过仔细分析、考量和评估,我们认为,在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的市场里,品牌化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企业走得更远的战略。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雷
一瓦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1970 年是100 美元,2008 年是6 美元,又过了5 年,2013 年则是0.6 美元。如果再过5 年,太阳能电池板成本再降90% ,能源格局会怎么样?到了2020 年,太阳能成本非常有可能远远低于风电、煤炭的成本。与此同时,储能电池也正在发展。再过5 年、10 年会怎么样?到时候,用很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板,配上很低成本的储能电池,每一个工商业企业将会自给自足,这个时候国家会怎么想?是不是还有必要让你们搞风电?这是问题。
2009 年,我们第一个想能否把1.5 兆瓦风电机组的叶片做到87 米长。我们为什么要做智能风电机组?为什么要做海上的局部变桨?我们如何能够为这个行业提供免费的软件平台,让从风电运营商、投资商到资产管理者,再到配套企业,都能利用这个平台不断降低成本。我们在思考用互联网精神来革新风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