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发展成功与否与产业化密切相关,中国风机产业化已经进入大洗牌阶段,将面临重组、合并、并购的局面”
中国发展观察:特许权对促进风电发展作用如何?
徐洪亮:特许权是国家为了推动风电发展采取特许经营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对推动风力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它可以上规模,另外很多投资能够较快地进入风电领域,进入门槛比较简洁。但是,几年来特许权的行政性干预色彩较大。在整个能源产业中,风电国家发改委直接主持招投标工作,最后的定标均由发改委定夺,无论几大集团还是地方国有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是承担盈亏责任的,同样民营与外资企业希望参与公开公平的竞争。像李克强副总理讲的,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我认为,企业承担着对项目的还贷责任,应尊重企业的行为,政府主要是根据市场导向出台法规,加强政策性扶持,不应直接干预其项目的招投标。在引导市场的同时,不能忽视企业的行为。另外,风电发展成功与否与产业化密切相关,中国风机产业化已经进入大洗牌阶段,将面临重组、合并、并购的局面。
中国发展观察:您对风电设备产业化情况如何评价?在风机制造业方面,我国企业发展如何?整个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徐洪亮:国家对风电产业发展非常重视,新一代中央领导阐述的几个协调发展,即协调人口、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其中讲到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中国风电产业化从2005年开始国家规定产业化率必须达到70%,这是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风电发展成功与否与其产业化密切相关。
目前在风机制造业方面,全国有80多家整机制造厂,30余家叶片厂,还有很多配件厂。主要机型是1500千瓦,最低是750千瓦,过去风电的设备尤其是整机都需要进口,对风电发展而言是一个很大的瓶颈。目前,各大类型风机企业已显现出产业化优势,这为今后风电大规模发展打下了基础。从现在的风机制造情况来看,主要是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许可证形式运作,大连华锐、上汽、东汽等厂家为代表,企业的整机机型已发挥出很大优势,在市场上逐步占据着主导地位。以华锐为例,今年其产量达到2000台,年产值达到160亿元,非常了不起;其二,以委托外方设计机型、包括广东明阳、国电联合动力、中国海上装备集团等一批企业,他们技术先进,与中国实际结合比较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价格优势,便于打向国际市场;其三,中外合资形式,其比重不高、但是存在问题比较多,弊大于利;其四,自主研发项目,以沈工大、华创等企业为主,随着技术发展都可以保证国产风机稳定,但目前存在问题也比较多;其五,外资独资机型,如美国GE等公司,其起点比较高,很快就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但价格很高,竞争力不是很强。随着前两类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外企独资企业在中国的竞争优势将逐步失去。总体而言,从长远发展看中国风机制造厂不会超过10家。在此也忠告还有想进入做整机制造的企业请慎重。
从今年国家特许权招标上看,发现价格上有严重跳水现象,去年特许权最低千瓦价格5898元,今年同样1.5兆瓦风机价格为5100多元,去年投标均在6000元以上。这说明企业存在有意低价投标的行为,其低价已完全等同于成本价格。超低价格竞争显然偏离了合理价格,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质疑,相差一年的时间,单位千瓦价格跳水1000多元,是技术进步了吗?是成本大幅降低了吗?是实现规模效益了吗?与特许权风电场最初竞标时相像,谁低价谁中标,恶性竞标的结果是五年后看当时中标的企业一年即亏损了2000多万元。太阳能0.69元电价是中国特许权第一个项目,也创造了国际上的低价,太阳能项目刚刚兴起,出现如此的恶性竞争,非常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应该尽快规范其市场。因此随着市场的变化,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太阳能的快速发展指日可待。
中国发展观察:对风电行业的长远发展有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