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核心是要体现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上提出的能源发展要实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要求,在保障能源供给的前提下,把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将在这些方面下很大功夫。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
4、日前国务院发布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其中专门篇章谈到互联网+智慧能源。请问互联网如何改变能源生产消费?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意义、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曾鸣:将互联网思维引入能源领域,将对能源生产消费带来三点革命性的改变:
首先,将互联网引入能源领域,将进一步形成更为开放的能源供需结构,实现更广域范围内的“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
其次,能源互联网具有系统扁平化、设备智能化、能量互补化、供需分散化等特征,能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模糊化。
再次,能源互联网将带来能源领域物理流与信息流的高度融合,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广泛化和多元化,互联网思维将重构能源供需体系。
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支撑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依托于能源互联网平台,实现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能源供需双侧的优化互补协调,解决集中式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需新模式。
二是支撑能源技术和体制革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够为市场中各参与主体创造一个基于能源开发与消费的开放、灵活信息交互和创新平台,形成扁平化的行业新格局,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集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能源产业转型。
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多种能源之间、能源供需双侧的充分协调互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实现集中式能源开发与分布式能源开发的相互融合,提升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提升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的精细化程度,提升系统的清洁低碳发展水平。
三是让用户在不同能源种类上具备自主选择权,在用户端形成更为广泛的需求侧响应行为,配合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能源互联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能源互联网强调多能源领域的互补协调,在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多个能源领域的行业特性、发展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机制及发展规划。
第二,建设能源互联网对系统运营技术、信息技术要求较高,要有针对性地支持建设若干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围绕多种能源关键技术进行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