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先行者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领头羊。为达到2050年60%能源消耗和8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德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火电份额,并宣布将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目前,2015年可再生发电在总用电量中的比例已接近1/3。
至少从表面上看,德国清洁能源转型说明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是可行的,也不会对电网的安全与稳定产生显著影响。2015年德国有两大标志性事件。第一件发生在2015年8月23日,当德国电力需求达到峰值时,83.2%是由可再生能源电力满足。第二件发生在2015年3月20日,德国电力系统合力应对日偏食,终平稳度过。
然而,清洁能源转型不存在“免费午餐”,德国的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直接代价是电价大幅度提高。2015年德国电价约为26欧分/千瓦时,能源费用位居欧洲第二,高于平均水平约40%。德国电价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更是节节攀升,2015年为6.35欧分/千瓦时,比2012年提高75%,已超过目前中国许多地区的电力价格。
尽管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保持低廉稳定的电价对经济发展与民生极为重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然伴随电价上升,政府和消费者需要有所准备。政府可考虑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推动可再生能源使用,将能源清洁发展成本向消费侧适度传输,设计好补贴政策。只有价格扭曲尽可能小,才能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电力市场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化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的建立,一方面保证了可再生投资者取得可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德国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保证电网企业有能力收购足额可再生能源发电。不仅如此,市场化的多品种发电竞争上网价格机制的形成,将大幅拉低可再生能源电价格。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和中国能源消费相比,德国的能源消费量比较小,且背靠欧盟大电网,其电力输入输出易于调配。然而,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无论是传统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都存在着电源与电力负荷逆向分布的问题。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中国可能需要花大更大气力和更多资金,发展远距离输电等调配技术和分布式、微网、储能等消纳技术。
中国同样有着雄心勃勃的能源清洁转型目标。2020年计划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以此推算,2020年至2030年新能源发电的比例需要提高至3成,风、光能比例需要达到10%。然而,2015年中国一次能源中风光比例仅有2.1%。制定一条最适合中国发展的清洁能源转型之路,德国的前车之鉴值得参考。(作者是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