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车不仅仅是世界高铁的巨无霸,也是风电行业的“老司机”,其中风电叶片、风电塔筒位居国内前三,风电减振占据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核心部件风力发电机更是行业标准制定者,不仅如此,中车已经具备成熟完整、富有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布局。
“对于风电产业,我们中车制定了新的战略规划,从理顺产品运营和管理机制,整合风电资源;加强技术资源引进,实现装备提升;强化差异化竞争策略,加快特色风机产品研制;积极开拓风资源、维保、海上风机和国际市场等四个方面,要将风电打造为除中车轨道交通以外新的支柱产业。”10月19日,中国中车副总裁孙永才在“2016中国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强调。
中车高调进军风电市场,其自身的优势在哪里?面对弃风现象愈加严重的现状,中车如何看待?中车成立之后,南北车风电产业是怎么整合的?中车又是怎样布局“一带一路”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中车副总裁孙永才。
记者:与其它风电企业相比,中车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孙永才:中车深耕新兴产业板块,其代表就是新能源风电,我们的目标是把风电打造成我们新的支柱产业,而我们与其他企业相比,以下几大优势是其他企业不具备的。
首先,我们中车具有庞大的企业优势,遍布全国各地,我们的企业知名度很高,为风电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口碑支撑;其次,技术优势,我们中车研制了世界领先的耐高温、高寒、高原等高铁列车,这些技术水平和制造经验可以平移到风机上来,传动系统、变流系统、控制系统、减振系统、电机、叶片都是我们的技术优势;第三,具有产业链优势,各个系统都有我们的产业链,与我们中车相关企业的产业链协同性也很高;第四,我们中车可以实现自给优势;第五,服务链优势;第六,实现对产品的质量把控,利用自身优势引用到对风电产品的故障预测、健康管理、智能制造等方面。集合这六大优势,在风电领域为国家新能源发展做出我们中车的贡献,是我们这次展出的主题思想。
记者:您刚刚提到服务链优势,能否展开讲一下,中车在风电维护和日常服务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孙永才:我们中车不仅仅要做风电设备的制造者还要成为行业的提供者,打个比方,如果我们风机占市场50%的份额,叶片占70%、减震器占80%的份额,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也可以支持风电行业的发展。我们中车与其他企业的产业链协同性高,可以根据技术、区域的服务打造相对应的服务产业链,服务不仅仅为质量服务,还为用户提供技术和行业标准。还有一点,产品的形成过程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是策划阶段,第二个是设计阶段,第三个是制造阶段,第四个是服役阶段,我们把产品服役阶段开展全寿命的产品管理,这可不是简单的服务概念,并且现在建立了远程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把服务链完整建立起来,是智能化服务链。
记者:您也提到中车风电的卓越源自“高铁般”的技术实力,高铁技术和风机技术相关性很高,您能不能具体举个例子?
孙永才:我们中车研制了世界领先的耐高温、高寒、高原等高铁列车,这些技术水平和制造经验可以平移到风机上来,研发适应高原、高寒、高风沙、山区等区域的风电。
高铁分了九大系统。比方说变流系统,我们有变频变压变流技术,恰恰风电也需要这样的技术。我们有控制技术,风电也有控制技术。特别是变流技术和控制技术里面核心的芯片,比如六英寸、八英寸芯片,这种大功率芯片是我们国家的短板,恰恰我们中车利用这十几年的高铁和大功率机车的发展,我们在芯片技术达到了能够自己设计、制造,而且批量装用在车上。比如电机技术,我们有高速电机、大功率电机,电机技术使我们中车在电机领域里既是最大供应商也是使用单位。再比如齿轮箱,我们有高速齿轮箱、高寒齿轮箱、大功率齿轮箱,这些齿轮箱的技术也能应用到风电里面。还有减震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可以说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和风电技术是相通的,也是互为支撑的。我们想站在技术制高点上为行业服务。
记者:目前,甘肃、内蒙弃风现象比较严重,也有很多风电场虽已经建好电却送不出去,您是如何看待未来风电市场的?未来对风电风机有何规划?
孙永才:弃风限电是大环境问题,既有目前能源需求下降的问题,也有前期风电大快上遗留的问题。随着我们国家电网建设的完善,弃风限电的问题会逐步转好。作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还是要着眼于苦练内功,把自己产品性能、质量提升,有效控制好成本,这个产业还是有发展前景的。从全世界来讲,绿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也是大方向,产品竞争力强,不怕没有好市场。
对于风机的规划,首先,我们中车要搭建产品系列平台。涵盖1.5MW、1.65MW、2.0MW、2.5MW、3.0MW、5.0MW双馈型风机,单机要向大容量发展。其次,要研发、应用更多的新技术。我们此次讲的D121也是新产品、新技术,适用于中低风速,充分利用中国风资源,要知道我们国家能有20亿千瓦市场容量,如果把中低速、超低速也利用起来,可能要有30亿千瓦的市场容量。第三,我们要做好产品适应性开发。研发适应高寒的、高原的、高风沙的风电机型,充分利用技术优势。第四,提高可靠性的。我们的PHM,叫做故障预测与产品健康管理,这是应用到轨道交通的装备上的,同样可以应用到风电板块,努力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中车致力于成为帮助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产品、技术、服务、资本和管理,就是该系统方案的五要素,把五要素融合起来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记者:中车成立之后,南北车风电产业怎么整合?
孙永才:中车成立以后,第一步先最大化的协同,在资源上协同,特别是技术资源在产品开发方面,中车不重复开发,大家共享的产品成立团队共同设计。第二步,就是差异化,让产品更具特色。第三步,实现中车内部资源最大化利用,更好的服务市场。随着未来发展,中车也有相关整合措施、政策推出。
记者:中车是怎样布局“一带一路”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的?
孙永才: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预测,全球风电市场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会以6%-10%的增速持续到2018年。亚洲、欧洲以及北美依然是装机主力,南非、印度、拉美市场也在异军突起,这些都是中车影响显着的区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我们中车制定了围绕“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利用这个机遇,加大国际化发展,中车国际业务的目标是要在“十三五”期间占比达到20%。
中车的国际化,立足于五步“阶梯法”,第一步先要走进去,第二步能够站住脚,第三步能够安营扎寨,就是本地化,第四步能够融合,第五步就是共享。中车不管是任何一个业务,不管是对国内国外市场,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供应链,我们还立足于实现共享,形成一个真正的合作体或者叫战略联盟才能有持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