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构建北京能源供应体系。重点保障天然气供应。北京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能源供应的主要特点是对能源保障方面的要求显着高于其他地区。从品种分析,四种主要能源品种中,煤炭、电力、成品油供应稳定,天然气供应偏紧。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处于紧缺状态,北京天然气主要来自陕甘宁长庆气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塔里木气田、青海油田,长庆气田仅由一条输管线往北京供气,挑战了运输的可靠性。应加大对天然气的利用程度,实现天然气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系统优化,充分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利用,可以通过管理调控,热电冷联供等一系列综合措施,降低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量,从而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应力度。目前,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偏低,“十三五”期间应增加到15%左右。北京市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比如地热资源和风能、太阳能等。北京市在官厅和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分布着风能,目前在延庆县康庄附近建成一个示范性的小规模风能发电场。因此,北京市可以考虑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力度;同时,可以开发新型能源利用模式,北京市每天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可以通过适当选址,建设垃圾发电站,既解决了环境污染又可以充分利用垃圾发电,而通过垃圾发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清洁能源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北京市周边农村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稻秆等有机物的资源优势,制造有机沼气,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解决北京市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环境污染的压力。
三是构建北京能源消费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推进新能源环保汽车、慢性交通系统和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分别从无污染排放、非机动车出行和交通信息终端服务的角度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程度、改善城市出行环境。北京应着力发展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努力为电动汽车消费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为周全的服务。在公共汽车、环卫用车等领域的政府采购中率先采用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天然气汽车,建议“十三五”期间将新能源汽车配置指标由2万辆增加到3万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充电站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新能源建筑,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建筑物屋顶及外立面相结合,以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功效;北京应以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为重点、大专院校校区为试点创建绿色示范项目,推动新能源建筑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推广。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器,广泛推广能源综合利用的新一代产品,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水源热泵热水器等。
四是构建北京能源互联网创新体系。
个人和家庭以建筑物为主体利用可再生能源,使得无数微小的能源生产单元遍布世界各地,这就需要连接建筑物且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电网,并将其连通原有的电网。互联网技术提供了支撑,它把个体、组织或体系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通过机器学习与硬件支撑,进行数据分析,反馈到个体、组织或体系的过程,这样,自助生产能源的人们能通过网络以无缝对接和对等的方式分享剩余的能源。能源互联网创新体系的意义在于,通过互联网创新很快地反馈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从而不断调整能源体系的供给行为,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巨大。因此,北京能源体系应将能源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建设能源互联网创新体系。建议北京成立首都能源互联网前瞻性技术中心,该前瞻性技术中心着重应用,以新能源、云计算、大数据管理的整合管理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建成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
北京能源体系的建立,既任重道远,也迫在眉睫,需要从四个体系上构建并完善。
(作者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