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ik Stiesdal
丹麦风电“教父”、丹麦Stiesdal A/S 公司 CEO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当如何抓住机遇、步步为营,如何应对挑战、 实现高质量发展? Henrik Stiesdal 日前接 受本刊专访,为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提出有 益建议。
1991 年,Stiesdal 负责建成世界上第 一个海上风电场——丹麦 Vindeby 海上风 电项目 ;2009 年,他负责完成世界上第一 个漂浮式兆瓦级风电机组——挪威国家石 油公司 Hywind 漂浮式风电项目。数十年如 一日,目前他仍然活跃在创新一线,为漂 浮式海上风电鼓与呼。
一、海上风电发展形势:
《风能》: 您带领团队在 1991 年建成了世界上第 一座海上风电场——丹麦 Vindeby 海上风电项目。此 后,海上风电产业有哪些重大发展?
Stiesdal : 海上风电产业主要的发展是机组的大 型化和工业化,也是这两个因素使得海上风电在最近 五年内经历了大幅的成本下降。大型整机制造商的机 组目前已经具备高度的可靠性,比如欧洲两大巨头整 机制造商西门子-歌美飒和三菱重工-维斯塔斯,即 使算上定期维护的停机时间,机组可利用率也可超过99%。有今天这样的成果,并非某一个因素的作用, 而是所有供应商几十年来精益求精的结果。
《风能》: 您可以再解释一下这点吗?
Stiesdal : 以前,不定期维护是影响度电成本的一个显著要素。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最新几代机组可靠 性的提升,这个成本要素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整机 商已将欧洲的机组可利用率水平提升至 99% 以上。
《风能》: 当前欧洲海上风电行业有哪些特征?是 否有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其发展?
Stiesdal : 整个欧洲海上风电行业已经越来越专业 化,拥有高度成熟的产业链。同时,也存在非技术和 非商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它们来自于政策和管理方 面。欧洲国家在海上风电整体规划和进程层面并非如 人所愿。众所周知,海上风电产业是高度资本密集型 产业,并不希望政策和管理方面出现不确定性,或者 缺乏长期规划。
《风能》:哪些欧洲国家有过这种情况?
Stiesdal :几年前,德国政府对拓展未来海上 风电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此外,法国政府 无法兑现其对海上风电的规划目标。这些例子都在非常负面地影响着整个市场的确定性。
《风能》:欧洲海上风电市场还有什么方式可 以进一步降低成本?需要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Stiesdal :进一步的成本降低来自于更大型化 的机组和更加工业化的配套设施。当前海上风电 机组已经具备高水平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工业 化程度,这些方面的进步需要继续,但是更重要 的是必须寻求同等水平的配套设施方面的创新和 工业化,比如基础、海缆、变电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