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去年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发电量达到3400亿千瓦时,三峡集团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位居全球之首。
“双碳”背景下,三峡集团如何布局清洁能源业务?如何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首批疏解离京、搬迁至武汉的三峡集团又将如何支持湖北高质量发展?雷鸣山对此做出回应。
发电量创下单月历史纪录
全力做好能源保供
三峡集团武汉总部的运控大屏,显示着三峡集团旗下全部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和实时发电量。去年下半年开始,三峡集团的发电机组就一直处于接近满负荷的状态,全力以赴做好能源保供。
雷鸣山:这是三峡集团今天到目前为止的发电量, 5.8亿千瓦时,也就是5.8亿度电。存量发电机组做到“应发、尽发、稳发、满发”。特别是像去年9月份发电量超过了495亿度电,是历史上单月最高纪录,近96%都是清洁能源。
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也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作为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三峡集团累计与冬奥组委达成绿色电能交易5100万千瓦时,助力北京冬奥场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100%绿电供应。
耕耘长江28年
全球“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即将全面建成
1月3日,白鹤滩水电站第7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到今年7月,装机规模全球第二的白鹤滩水电站将全面建成投产,再加上去年全面投产的乌东德水电站,三峡集团“十四五”时期新增水电装机目标有望提前完成;沿长江而下,三峡集团建设、运营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大型梯级电站,有五座跻身世界前十二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169.5万千瓦,相当于三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长江流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雷鸣山:从三峡水电站到白鹤滩水电站,我们实现了水电装备制造、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重要原材料的全国产化,由“跟跑”“并跑”到最后“领跑”的跨越。
从长江奔向大海
大力建设“海上新三峡”
2021年6月,三峡集团子公司三峡能源登陆A股,募集227亿元资金,成为A股电力行业史上最大规模IPO,根据招股书,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预计到“十四五”末,三峡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将从目前的2800万千瓦增加到7000-8000万千瓦的水平。
前几年,为了鼓励海上风电,国家一直给予补贴政策。但今年1月1日起,海上风电项目电价补贴政策全面退出,行业也将从过去规模扩张走向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发展阶段。
雷鸣山:新项目都是无补贴项目,无补贴项目就是和火电同台竞技。新能源发展,一定是基于经济上的可行性,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记者: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新能源能够真正可持续发展?
雷鸣山:首先是技术进步。现在的风电机组容量不断在增加,由过去的4兆瓦、6兆瓦到8兆瓦,现在达到10兆瓦。到今年3月, 三峡集团在福建的海上风电产业园,将会下线12.5兆瓦的风机。其次,通过这个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发挥出规模效益,减少项目固定成本。另外,我们也在探索综合效益,例如海上风电加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加漂浮式光伏等,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致力长江大保护
生态环保业务开局良好
这几年,随着《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等政策落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基调。三峡集团在长江流域11个省市投资建设污水处理管网9000公里,运行污水处理厂(站)222座,把污水收集率从20%提高到50%,有效改善长江水质,并实现了污水处理资源化、产业化,生态环保也成为三峡集团在清洁能源以外一项重要的业务。
雷鸣山:过去,管网是公益性资产,资产盘不活。我们现在通过特许经营权、PPP等多种方式,把存量盘活。一方面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同时可以有资金来治理管网,把整个管网的检测、维护、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全部拿下。
到目前为止,三峡集团累计落地投资超过2000亿元用于长江大保护,预计今年还将投入400-500亿元,将清洁能源和污水治理相结合,在沿江城市进一步推广,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将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价值。
搬迁武汉 扎根湖北
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2021年9月26日,三峡集团正式搬迁至武汉,成为首批离京的七家央企之一,并与湖北省及武汉市、宜昌市签订了总额达5638亿元的合作协议,主要涉及清洁能源、长江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雷鸣山介绍说,三峡集团将利用湖北的区位、人才等优势,打通产业、科技、数据和资本链,推动创新要素在湖北集聚。这些项目将从今年起陆续落地。
雷鸣山:运用三峡集团的产业链引领作用,把生态环保的产业和新能源,包括水、风、电、光伏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引领落户在武汉。用绿色能源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一些重要的应用科学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湖北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