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名家访谈 > 全球风能理事会战略总监赵锋:中国应在新兴市场担任培育者角色

全球风能理事会战略总监赵锋:中国应在新兴市场担任培育者角色

2023-11-06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浏览数:1391

围绕当前全球风电供应链面临的问题,赵锋认为,逆全球化杂音虽然存在,但并非来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风电行业仍有机会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挑战和机遇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CWP)召开,会议主题为“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 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会议期间,《南方能源观察》(以下简称eo)记者对全球风能理事会(以下简称GWEC)战略总监赵锋进行了专访。围绕当前全球风电供应链面临的问题,赵锋认为,逆全球化杂音虽然存在,但并非来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风电行业仍有机会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挑战和机遇中发挥重要作用。
  
  始终致力于推进国际合作
  
  eo:本届CWP聚焦全球供应链安全,GWEC作为主办方之一,是如何确定这一议题的?当前,风电行业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方面?
  
  赵锋:当前,风电行业供应链物流成本上涨,俄乌冲突以来,部分欧美国家形成了一种观点,即能源转型的未来不能只押注在某个国家身上。近年来,在能源问题上,不少国家经历了困难时期,可以说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寻找新的出路,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问题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2022年4月欧洲风能协会年会在西班牙举行,当时欧洲正面临天然气断供风险,有些国家担心能否熬过冬季。不少风电开发商和装备企业表示,在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进程中,必须加强自主权。由此也带来一种反思,欧洲推进能源转型这些年,基础到底坚不坚固?也是从那时开始,欧洲新能源领域开始出现逆全球化的声音。
  
  此次CWP上,多家中国风电企业与行业机构联合发布《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表明了深化合作的立场。尽管目前中国市场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全球供应链大部分环节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比较高,尤其是核心原材料,比如铸件、永磁材料等,但中国风电行业仍然致力于推进国际合作。可以看到,《宣言》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多元化供应源建设”“让能源转型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我们始终希望,欠发达地区、新兴市场也能受益于能源转型,中国风电行业愿意通过区域合作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事实上,中国也正在做这些事情。中国风电行业对目前的挑战是有充分认识的,通过摆正立场、表明态度,行业希望能形成双向的效应,为全球风电产业重塑公平、公正、透明的运行环境发声。
  
  eo:您每年都会在CWP上就全球风电市场情况做主题演讲,从展会角度来看,2023年您观察到的全球市场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赵锋:从展商数量和展台面积来看,2023年的CWP应该是200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纵观产业经济格局,可再生能源仍然算是一个能看到生机、能描绘十年到二十年远景的行业。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当前,外部环境各种复杂问题叠加,物流交通在逐步恢复,行业每个环节仍受到成本高涨的影响,能源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全球范围内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呼声高涨。要实现2030年的气候目标,不管是新增还是累计风电装机都需要翻三倍,蛋糕做大了,远景放大了,但挑战也变大了。
  
  eo:从光伏到新能源汽车,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海外持续受到反补贴调查,10月初有消息称欧盟内部有官员呼吁对中国风电开展相应调查,您如何看待中国风电产业的海外市场前景?
  
  赵锋: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已经开始了,并且也传出了一些要对中国风电开展反补贴调查的声音。但中国风电主机出口到欧洲的量不大,大概只占欧洲市场0.2%的份额。而且,中国风电目前已经去补贴了,而其他形式的间接补贴在别的国家也存在,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就规定得很清楚,不本地化就拿不到补贴。然而,尽管目前找不到中国企业的“硬伤”,这些调查也会为中国企业出海增加不确定性。
  
  我们也要看到,在拉美、非洲、中亚以及中东地区,中国仍有很多机会。中国风机企业如金风科技在澳大利亚、远景在印度的市场开发就做得不错,另外三一、运达等企业在海外也有不少订单。
  
  这一届CWP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是回顾中国风电发展初期的国际合作。我们的风电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与当初的国际合作和援助分不开。因此,不管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风电行业还是不断呼吁加强合作和提高透明度。这次大会我们把很多老专家请过来,也是希望讲好中国风电一路走来的故事。
  
  需要一条健康的供应链
  
  eo:您在演讲中提到,欧美国家依靠单一产能难以支撑其能源转型目标,比如在海上风电领域,欧美的供应链都有明显的短板。能否具体解释一下当前欧美海上风电的供应链情况?
  
  赵锋:欧洲的海上风电供应链相对成熟,毕竟1991年丹麦就有风机在海上组装了,产业链各个链条是完备的,可以支撑欧洲海上风电短期内的发展。但到了2026年左右,包括机舱在内的一些零部件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短缺或瓶颈。而美国2017年才开始进行第一个商业化的海上风电项目招标,目前该项目还在建,使用的风机和部件都来自欧洲。这些早期项目开始时还没有《通胀削减法案》,而在《通胀削减法案》的规则下,风机企业不在美国实现本土化是没有补贴的。《通胀削减法案》实施一年以来,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整机企业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在缺乏海上风电产业基础而美国对海上风电设定的目标时间节点又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始终无法实现本土化,这将导致项目拿不到补贴,前期投资回收困难。
  
  前段时间,一批开发企业如丹麦沃旭、壳牌、挪威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跟纽约州重新谈判电价,政府不同意涨电价。类似的情况也在英国发生,第五轮海上风电项目招标,核定的电价仍是疫情前的电价水平,海上风电开发商集体罢标。要发展海上风电,政府应该意识到,目前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过低定价和过高目标不但使项目推进受阻,更会延缓整个国家的海上风电发展进程。
  
  美国政府设定的海上风电目标是2030年装机达到30GW,目前看来非常难实现。美国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基本上是依托于欧洲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建立起来的,大部分环节都是通过合资企业的技术转移来逐步实现的,有点像中国2005到2008年那个发展时期。打造一条本土化的供应链是需要时间、需要积累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从主机到基础桩,从安装船到电缆,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洲企业手里,没有紧密的技术合作和支持,美国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建不起来。目前来看,美国设定的海上风电目标还是比较冒进的。
  
  eo:中国风电机组的成本控制一直是关键优势,但本届CWP上一些国际机构不约而同地对中国风电企业利润率表示了担忧,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风电企业应如何重塑价值?
  
  赵锋:全球原材料上涨,很多欧美风电厂商都在涨价,过去三年维斯塔斯涨了两到三次价,中国风机的价格不涨反跌。一方面,中国确实是全球最大的风电产业制造基地,有成熟完备的供应链和最大的市场。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价格过低不见得健康,坦率地说,很多头部主机厂商如果只做风机,没有其他的风场或商业板块投资,回报率可能会大打折扣。CWP上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报告也显示,只从事风机制造的各大国外厂商目前都在亏本,它们不得不把风机价格提上来,这在各种成本上涨的大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其实很难完全不受影响。
  
  目前中国风机维持低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整机厂商不断在推进大兆瓦机组的研发,以此把单位成本压下来。但要知道,十几兆瓦的风机开发对供应链来说压力很大,有些部件环节难以跟上这样的开发节奏。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供应链,大兆瓦机型不断推出,供应链跟进不及,是实现不了规模化效应的。因此在CWP论坛上我也一直呼吁整机厂商停下来思考一下,不要过度追求迭代。从技术角度看,风机是越大越便宜,但从供应链配套、机组可靠性与质量角度看,很多厂商并没有做到全生命周期最优。
  
  eo:您如何评估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前景?中国应该在这些区域的发展和能源转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赵锋:这些新兴市场正在逐步成长,比如拉美市场,基本上能保证每年5GW的装机增长。但这些国家在气候目标的设定和执行上,与中国和欧美国家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应该在这些市场担任一个培育者的角色。比如在非洲,从基础设施到人员培训,中国都很有机会去构建一个合作框架,为当地就业、减贫提供帮助,扮演引领者和援助者的角色,像当初我国自己经历过的那样。事实上,中国也正在这样做。
 

标签:

风电
阅读上文 >> 运达股份程晨光:应建立健全风电场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体系
阅读下文 >> 《风能》对话| 程晨光:应建立健全风电场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体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31970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