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风电人物 > 金风科技曹志刚:重构“能源价值”,以“新价值”牵引行业创新

金风科技曹志刚:重构“能源价值”,以“新价值”牵引行业创新

2025-03-26 来源:金风科技 浏览数:35

3月22日,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受邀参加风电装备大会,分享对新能源价值体现的核心思考。曹志刚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累

3月22日,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受邀参加风电装备大会,分享对新能源价值体现的核心思考。

曹志刚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约14.5亿千瓦,占比约43%,首次超越火电。新能源从“补充能源”迈向“主力能源”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030年风光装机超12亿千瓦”的目标越早实现,就越需要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倒逼产业进化。比如从2011年风电“低电压穿越”强制标准,到如今电压/频率支撑、电网振荡抑制的严苛要求,本质是用对发电品质的要求重塑新能源生态;从补贴退坡到“零补贴+竞价上网”,则是用“市场电价”检验新能源“主力军”的含金量。

在政策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新能源要实现全面市场化。这将大大加快新能源市场节奏,但更加活跃、成熟的市场,是新能源成为主力能源的真正载体。新能源产业必须应对变化,乃至引导变化,重构能源的“价值”,以“新价值”作为行业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牵引力”。

价值共生,把化石能源当朋友。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能迷信“新能源独尊”,而要客观认识在当前条件下,化石能源仍是支撑电网调节的基础,有力减轻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给电网造成的灵活性压力。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的“对手”,只有共同探索创新,才能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低碳”三重目标的平衡。

价值重构,“把电发在刀刃上”。

新能源全面入市之后,风电发电不再是“以量取胜”,而要把满足电网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在电网需要风电时“能发电” “多发电”,才是“高价值”。企业要以电力服务商思维,普及支撑电网的构网型技术和产品、提高预测精度、需求与发电曲线拟合度、发电与负荷匹配度,以及交易策略优化和灵活调节能力。

价值聚合,多种电源发挥合力。

当前电网调度体系中,风电与光伏因出力特性差异被视为“互斥电源”,但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风光储在现实物理层面和虚拟交易层面上的同场,具备提高电网保供能力的潜力,形成“全天候电源组合”的价值拼图。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电源的灵活配置,实现“聚沙成塔”,构建集中式电源、分布式电源、独立电源的有机组合。

价值聚焦,深耕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更多绿色电力,还在于它是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拉动“蓝色经济”的重要杠杆。比如海上大兆瓦风机对碳纤维叶片的大量需求,加速了碳纤维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从而推动了碳纤维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期待全社会能在政策、行业的角度给海上风电提供更宽阔的发展空间,为海洋价值转化创造更多可能。

价值求真,明确绿色化工发展路径。

当前,绿色化工发展日新月异,风电制氢氨醇成为了市场焦点。然而,风电应是绿色燃料规模化应用的助推,而不应本末倒置,为了开发风电而上马大量绿色化工项目。另外,当前国内风电制绿色氢氨醇项目同质化明显,已经出现过度投资和内卷竞争的趋势,亟需回归绿色燃料行业本身的需求和节奏。风电与绿色化工的珠联璧合、协同共赢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理想状态。

价值传递,坚定发展信心。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道路虽有曲折,但螺旋上升的趋势不变。产业链企业要携手承压,共同谋求突破,也期望金融机构能为行业提供财务模型支持,推进项目融资。可以预见的是,绿证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衔接机制的打通,将实现绿电价值最大化,从而彰显新能源市场的巨大价值。

中国新能源产业正经历从“政策引导”到“市场驱动”、从“跟随变化”到“引领变革”的质变。面对行业生态的日新月异,我们应及时重新审视行业的价值定位,行业的正确发展路径,应瞄准更具价值的方向。


阅读上文 >> 中国能建宋海良与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会谈
阅读下文 >> 温枢刚会见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夏吾杰!加强企地合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32144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