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名家访谈 > 专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

专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

2009-02-12 来源:http://www.cnwpem.com 浏览数:2847

  记者:国家曾要求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投资商在2010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配额要达到3%,2020年达到8%,这个配额比例在未来出台的方案中是否还会有变动?500万千瓦的基准线是否还将维持?
  王仲颖:实际上,这些数据目前正处于进一步研究中,在正式文件出台之前都可能发生变化,其中,3%、8%的规划比例将是进一步制定标准的基础,因此不太可能变动。对于500万千瓦的基准线,目前的调研中发现这个数可能还不够,未来出台的政策可能还有变动。
  记者:目前部分风电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容乐观,但有的企业冒着亏损的风险也要上项目,并认为未来政策的利好将更加明朗,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政策利好是否会让风电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
   王仲颖:有企业“宁亏也投”,一方面考虑到配额比例的政策预期,而更多的是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考虑。因为国外的众多能源巨头都开始将触角伸向新能源开发,因此,为了加紧在该领域抢占市场,部分企业有这种做法也可以理解。
  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依旧很高,这个成本是全部分摊到社会最终用户身上。促进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不会让投资风电的企业赔钱,也不会无限地增加分摊成本,所以,不可能让企业从中牟取暴利。 
  目前,不少风电企业的盈利情况基本是微利,如果单纯从市场经济角度考虑,可能微利不会吸引那么多企业投资开发,但风电行业还不能得到完全市场化的阶段,政策引导需要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来开发可再生能源,从这个角度来讲,政策也会保证风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可能接近或等于社会平均盈利水平,但这个政策利好的预期不可过高。
   因此,目前来讲,风电行业的利润可能没有预想的那么丰厚,高于社会平均盈利水平的可能不大,但当与火电、水电相比已经完全具有竞争力时,利润空间也将扩增。
  记者:价格仍将是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比较看重的因素吗?第五期风电项目招标中,广东出现了地方风电标杆价,这种地方标杆价是否可能在全国普及?
  王仲颖:最初的招标是低价中标,但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和招标规则的逐步完善,价格在招标中所占比重已有所降低,如今尽管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中标的电价不一,但风电行业的平均利润控制得比较好,风电企业的利润水平也比较固定,在风电价格进一步合理化后,招标可能转而重视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等指标。
  实行风电项目特许招标权的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很多风力资源优厚的地区都远离电网,实行招标便于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电网布局,最有效地开发风电。当不同地区的风电资源经过规模有序开发后,完全可能普遍出现地方风电标杆价。
  记者:风电设备的成本能否较快回落
  王仲颖:目前,风电设备仍供不应求,目前为止,国内有很多企业生产风机,还没有一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批量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机,能够在市场上连续运行两年都不出问题。而且风电设备的技术和质量需要长年的实践检验,因此短期内成本仍难以回落,但如果大的设备生产企业经得住实践检验,设备成本也可能回落。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存在哪些障碍?
  王仲颖:一是风电设备供应仍有很大缺口;二是风能资源详查,即可以落实到项目的资源等评价不够,风电资源规划布局难以确定;三是相配套的电网设施难以布局。
  2007年底,国家财政出资,在全国进行风能资源的详查与评价,同时提出了总装机容量约5000万千瓦的风电场项目,但具体布局在什么地方还需进一步评价,这也影响到电网设施的布局进程。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朱瑞兆 研究员
阅读下文 >> 清华大学王承煦教授: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三十年乘风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369&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