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太阳能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太阳能用在热水器方面在中国非常普遍,全世界首屈一指。不过相较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太阳能十分丰富,现在太阳能的产量是相对较小的。所以在太阳能发展方面潜力巨大。中国现在生产太阳能相关的都是民间企业,国家政府支持的较少。不过民间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
很多人认为,在将来可能将与石油和汽油竞争的主要可再生能源是生物质能燃料,所以大力呼吁中国生物能源的发展。但他们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必需有空间来收集发展生物质能燃料的材料。中国因为背负庞大的人口负担,农业发展必须置于首位。因为,我们不可能为了生产汽车燃料而让一部分人挨饿。无论如何,农业应该保障,食物应该优先储备。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燃料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土面积大、人口相对少,以及政府的鼎立支持为他们发展生物燃料提供了良好的气氛。但事实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巴西只有1%的农业领域用于生物燃料。只有1%,而不是整个国家。所以,我认为也可以在中国的一定区域内发展生物能源,因为中国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是人口密集区。但必须保证的是生物燃料的发展不应该与粮食生产的竞争。去年巴西的卢拉总统就来到中国,与中国领导人就从巴西进口乙醇燃料的协议进行了商讨。
总之,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一定能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记者:中国的风力发电区域大多集中在经济欠发展的地区,例如中国的西北和北部。那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把这些产能用于耗能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呢?
帕尔茨博士:应该加强风能高压输电网的建设。第一个是成本问题。事实上,中国在高压输电网建设上投入很大。中国今年产能1000亿瓦,但其中只有1000万千瓦是来自风能。中国大量的能源投资仍用于燃煤电厂的建设上,因为煤炭仍然是中国社会耗能的主体部分。
风能利用的另一个问题是技术问题。因为风能是不规律的,它的功率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而往常人们习惯的是稳定的能源资源。在德国,人们已经成功地使风能稳定。因此,这只关乎技术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德国部分地区有40%的能源来自风能。而德国的国土面积比中国要小得多,而且风能资源也远没有中国丰富。此外,很多风力发电厂没有连成网络,这样也影响了风能的利用。
■中国特色
中国政府的全力扶持与民间诉求的紧密呼应,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领跑世界。
记者:据您所知,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或者地区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成就?他们的经验对于中国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帕尔茨博士:5年前,德国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曾经是世界第一。但现在中国后起直追,产能已经超过德国。
在中国,我看到的首先是政府大力推行新能源政策。中国是仅次于德国的世界上第二个给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立法的国家。2006年以来,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政策上、财政上和经济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民间力量在这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国民间觉得他们需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生活中有许多领域都在开发并使用这种新的能源方式。所以,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发展不仅是自上而下的推行,而且民间以及地方居民也自下而上地表达了这种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