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上游生产上,张建军则计划整合各个生产厂商,推出设备联合生产公司。如张建军正和东方电汽合作,利用其强大的生产机械能力结合广东高空风能技术联合制造设备出售,带动系列产业链条。
对于风电并网难题,张建军似乎非常乐观。“高空风力发电具有稳定性和价格便宜的优势,10万千瓦级系统的发电成本约为0.2元/度。而且其稳定性相当于火力发电,应不愁市场销路,而且我们会努力建造入电网方便的地点。”张建军说。
先机还是“先烈”?
尽管张建军说他已经解决了高空风电技术的两大难点即材料和控制技术,但作为率先开始在国外开展高空风能研发产业的企业,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在国内“孤掌难鸣”。“包括政府观念上接受都还需要时间。但是当公众了解到这个商机,一定会出现政府私人都来抢占高空风能市场的局面,百家争鸣”。
“现在要利用高空风能发电,需要政府去协调,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高空资源的利用。整个高空风能发电各个方面都需要政府的出面,在前期是完完全全的‘政策市’。”张建军最为忧心的还是高空资源的利用权。在没有高空风电技术之际,空中资源是航天部门掌管的,以后这块如何突破?
在中投顾问新能源首席分析师姜谦看来,高空风能面临技术难题的突破,以及政策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产业化的过程还很漫长。
事实上,目前,美国、意大利的几家公司同样在进行高空风电机的开发,已在市场中占有先机。美国Magenn公司预计,在2010年出售2到4台工作原型机。而该项技术进入市场的速度将取决于这一领域的投资。“如果资金充足,风筝电站很有可能在5年内进入商业操作阶段。”张建军说,他焦虑的是,如何能够更快地吸引更多资金与支持以快速发展,这样可以掌握整个行业的制定标准权,抢占产业化先机。
在从事高空风能研究的人士看来,地面风力开发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因为地面上不可能24小时有风,只有不到30%的时间可发电。在距地面500米~10000米的高空中,风是不停在吹,风能密度为地面的100倍。如果能够解决高空风能发电问题,将可满足整个地球所需电力的100倍,不仅清洁无污染,其成本也比火力发电便宜很多。
“目前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已经扎堆,高空风能项目是高技术高门槛,我们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但是其商业前景以及其拥有的核心技术让我非常看好。”坚持持续性作为投资重要原则的工科出身的吴克忠非常坚定,在他看来,核心技术真正的领先、商业模式的构建、政府的支持力度、整个行业的产业形成,可能让他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