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中小企业也需要及时地了解技术进步和市场的信息。如果它们各自都搞自己的一套,投入很大负担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帮助出资,打造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信息。最近我们也在摸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展的模式,因为几个中小企业规模太小,发行成本很高,把很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以后,还是用市场办法,但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可以通过集合发债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被淘汰,新的又生长出来。但是即使在当前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还是占到98%,关键是要使广大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要小而专,小而精,有活力。
芮成钢:前两天,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我们的专访时特别提到他的两难和尴尬。作为商务部长,他希望和世界各国有更多的贸易,但是在某些高新技术的转移方面,欧美对中国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您在过去两年中,也负责过很多中外合作高新技术的大型项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的支持、合作与配合,但是我们在跟世界的对话中,的确受到一些国家特别是来自美国的限制,您有没有感到两难?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期待?
张晓强:可以说有两难,也可以说是期待。中国这几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确实对我们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入世以后,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外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去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相应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到去年底接近两万四千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家希望中国多进口一些东西,减少贸易顺差。转变发展方式也包括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我们一方面要更多地提升外贸产品的质量,不再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优化结构,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支持有劳动力比较优势或技术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企业多进口发展所需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这是一个基本方向。
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不追求外贸的顺差。但是目前这个顺差有很复杂的原因。去年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去年中国总的外贸是负13.9%,但是我们的出口是负16%,进口是负11%,也就是说,我们在进口方面,跌得比出口少得多,因此客观的结果是去年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比2008年减少了一千亿美元,今年我们仍然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尽量多进口我们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进一步减少贸易的顺差。这里面就有陈德铭部长所谈到的问题,中国对技术装备和产品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对我国有诸多的限制,这样就使得它的比较优势不能发挥出来。现在我们在多种场合与美国、欧盟交流,希望他们进一步放宽对中国高技术装备产品的出口,使他们的比较优势能够得到发挥,国际贸易更加平衡。当然发达国家也并不是一个声音,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已经多次向政府提出,过于严格繁琐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实际上是束缚了本国企业的手脚。
芮成钢:如果西方国家、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能够放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其实更容易达到比较理想的贸易平衡,也有利于我国战略性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会不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从海外引进先进的技术?现在有种说法是,在引入技术时尽量连专利一起引进,直接把专利买断,这样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我们中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张晓强:我想应该这样看这个问题,中国现在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战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你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跟第三种方式联系得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