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记者专访了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据透露,即将发布的《准入标准》提高了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设备生产行业的准入门槛。今后所有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在生产、研发、质量保证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必须符合《准入标准》的要求,否则将不得享受国家在投资、税收、土地、环保、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准入标准》重在鼓励企业从引进技术、加快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及加大研发投入等五个方面加快技术进步,从而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中国工业报:我们得知,装备司近日对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厂和叶片制造厂的产能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从专题调研结果看,当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准入标准》编制背景及主要目的是什么?
张相木:从当前的发展形式看,虽然风电设备制造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风电设备整机组装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现象。风电装备整机制造产能出现盲目扩张现象已成为目前风电装备制造业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统计,2009年仅前3家风电机组企业——金风、华锐和东汽新增装机容量82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9%,前10家占到总装机容量的85%;大多数风电机组生产企业的规模都不大、市场占有率较低。预计2010年我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目前还有许多企业准备进入,而专家预测,今后每年风电装机需求为1300万~1500万千瓦,产能过剩的趋势较为明显。
因此,作为一系列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政策措施的重要一环,《准入标准》旨在防止风电设备产能盲目扩张,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结构,规范市场秩序。从另一方面讲,风电设备行业无论是否出现产能过剩,制定《准入标准》都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工业报:《准入标准》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哪类企业?对企业主体的市场准入做出了哪些界定,主要内容涵盖哪些方面?
张相木: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趋势,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大家偏重建设整机制造能力,而质量稳定性、关键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远远不足。因此《准入标准》主要针对风电机组(整机)的制造。
同时,风力发电机组又分为离网型和并网型两种,离网型风电机组主要指单机功率在100瓦~100千瓦的小型风电,目前产业规模较小,年产值低于10亿元,年产量低于10万千瓦(其中5万千瓦销往国外市场),其产量只相当于并网风电机组年产量的1/130。近年来,我国离网型风电机组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等级主要靠市场调节,整体供需状况比较稳定。从农机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看,离网型风电机组从1989年到2009年的20年时间里年产量翻了4番,而并网型风电机组不到5年就翻了26番。由此可见,出现产能过剩趋势的主要是并网型风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因此,《准入标准》重点针对生产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企业。
《准入标准》对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设立、工艺装备与研发测试能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技术进步、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与劳动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市场准入界定的具体标准。
中国工业报:这是否意味着今后我国风电机组制造行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了?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准入标准》对风电机组生产企业的设立、研发、产品质量保证等方面设定了哪些新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