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经过几年发展,我国企业在风电关键零部件配套方面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齿轮箱轴承、变流器等部件的供应能力也将很快得到提高。国产风电设备的国际市场开拓工作也进展良好,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智利、泰国及印度等国家。
可以说,上一个5年,我们已经实现了风电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下一个5年,我们应把目光放长远,实现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如何解决风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秦海岩:如何科学制定中国风电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保障风电产业快速有序发展,解决大规模风电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风电发展的研究重点。
首先,要让电网成为风电发展的坚强后盾。当前,总是有些人用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不合理来评价风电并网。但是,欧洲的经验表明,风电占比达到20%基本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问题,也不会带来太多的成本增加。我们国家也有非常好的例子——内蒙古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风电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没有影响。
其次,要全面系统考虑风电并网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并网技术标准。当前,风电发展正处于从前期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非常有必要通过制定风电并网技术标准,来促进风电大规模持续发展。
再次,要大力支持风电基础技术研究,借助大市场变身风电强国。现阶段我们更应大力支持那些不太容易出成绩,但又是风电开发的根本性、基础和共性技术的开发项目。
应该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的风况、环境条件的风电标准体系。我国现阶段国内风机设计采用的IEC61400-1标准,并没有考虑中国国情,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风况及气候特点。
例如:在西北地区,如果按照IEC61400-1标准,50年3秒平均极端风速几乎相当于年平均风速的7倍设计,设计的风机制造成本增大,不经济。而在东南沿海地区,按同样标准设计的风机可能会强度不足,使用寿命不够。
我们还应鼓励竞争,但是要防止牺牲质量降低价格的恶性竞争,并进一步完善检测认证体系,维护健康市场秩序。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
秦海岩:政策驱动和引导。风电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现阶段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一是政府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继续对已实现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与资金奖励。
二是鼓励开发商采购自主创新的产品,通过市场引导自主创新,利用市场培育企业研发设计能力。
三是政府要通过支持科技项目的方式,推进基础性、公共性技术的研发,整体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以此加快向风电技术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