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去年以来,国家电网一举将平高和许继两大电力设备厂商收入囊中,并且不顾业界的强烈反对,执意推进自身“直属设备制造体系”的建设,被质疑违背了电改精神,“滥用垄断地位”,将造成电力设备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舆论对国家电网的批评也由此达到了高潮。
最终,这些出于不同立场的声音汇聚到“破除垄断”的大旗之下,在电力行业形成了所谓改革派与垄断派的对抗。显然,在改革派们看来,刘振亚领导下的国家电网已然成为阻碍“电改”的最大堡垒,致使这场肇始于2002年的改革出现了“迟疑”、“畸变”,甚至是“倒退”。依他们之见,在电改迈出“厂网分开”的第一步后,国家电网不仅没有按照既定的改革方向行进,反而“倒行逆施”,开始大肆扩张自己的版图,“不能不让人感到忧虑”。
我得承认,舆论对国家电网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监督是必要的,一些批评和意见也是中肯的,应该引起国家电网和刘振亚的重视。而争论本身也反映了电力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事实上不单在中国,从世界范围来看,电改都是一个难题。比如美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就经历了一个崎岖的过程:早在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即开始在电力系统实施被称为“放松管制”的改革,此后各州纷纷推进,但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混乱;到2000年“加州电力危机”爆发,供电紧张,电价飞涨,继而是轮流大停电,最终导致加州最大的市政电力公司破产。危机过后,美国大多数州的电改都陷入了停滞,放松管制被视为失败的试验,电力竞争被看作一场骗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也因此受到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电网屡屡强调安全和稳定是做好改革工作的前提,并非没有道理。但这也被一部分激进的“改革派”认为是国家电网“维护垄断”、“拒绝改革”的借口;当他们以民生的名义对国网进行讨伐,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种逻辑:国家电网为什么要背离改革?是为了保持和强化垄断。为什么不愿放弃垄断?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那什么是国网的既得利益?这便与民间对电力行业“垄断高薪”的怨恨联系在了一起,对国家电网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我想,一味地渲染所谓改革派与垄断派的对立,不仅无助于改革的继续进行,而且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其实何尝存在这种你死我活的对立?至少国家电网就曾表示,自己“是电改的支持力量”,也是“改革派”,分歧仅在于“大家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国家电网方面认为“输配分开”并不是电改的必然步骤,因为输配电网的自然垄断属性“并不会因输配分开而改变。即使输配分开后,一个区域内电网企业只是从一个大垄断变为若干个小垄断。”而现阶段贸然开展输配分开,“将影响电网发展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如果我们把国家电网作为一家“真正”的企业来考察,会发现其所谓的“垄断扩张”,在经营上其实都具有合理的动机,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远距离输电,国家电网可以将西部和北部的廉价电力运送到东部和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在削峰填谷、水火互济方面有所作为,从而靠电价差获得赢利;通过进军金融行业,不仅可以满足自身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协同价值,国家电网还从金融业务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通过后向一体化进入电力设备领域,以及远赴智利开发铜矿,国家电网有望增强对设备和材料采购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货的稳定性,方便内部控制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