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人生从达坂城开始
时间还要追溯到1983年,刚刚毕业于新疆工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武钢顺利地成为了新疆水利水电学校的一名教师。短短几年的执教生涯中,他渐渐发现自己性格中有太多的不安分,他期望着创新与挑战。当时新疆正开始发展风电,武钢毅然离开学校去了新疆风能公司,正式踏入了他即将为之奋斗一生的风电行业,那一年是1987年。
用武钢自己的话说,“当时入风电行业完全是一种英雄主义和好奇心的驱使,我经常自豪的告诉别人,没有哪个职业能像风电这样把力量和智慧结合得如此完美。在几十米的高空作业,带着恐高的晕眩,那种一览无遗的感觉真的非常刺激。”
1988年,武钢参加并组织建设了当时国内最大的风电场——达坂城风电一场,这个阶段,出现了真正把他领上了风能之路的人,就是他的第一任领导王文启先生。“老先生勇于开拓,在当时他引导公司从水电转向了风力发电。在25年前,风力发电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这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想法。”
1989年,武钢出任达坂城风电场场长。说是场长,其实就是一个技术工作者,电气、液压、机械样样都得干,每天都要穿着工作服爬风机。无论春夏秋冬,风机一出问题要求立刻修好。那段时期,武钢有几个春节都是在达坂城的现场度过的,条件十分艰苦,风力发电设备的开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恰恰是这样一个近距离靠近风机的摸索与实践经历,使他获得了大量的风电感性知识。在担任场长的5年时间里,每年300天的现场坚守,塑造了他全新人生价值观。“那几年时间里,常年在野外跑,确实非常辛苦。但新疆的地貌、地域,多民族区域的开放和融合对我的价值观和思想影响非常大。”
也就是在这时,出现了对武钢人生历程影响至深的第二个重要人物,新疆风能公司的第二任总经理于午铭先生。“他对风能坚定执着,让我知道风能是可以当作毕生事业来做的。他主导公司从做风电场开发转向了风力发电制造,当时制定的风电场投资、风力发电制造和服务三位一体的长期发展战略,奠定了今天金风科技的发展基础。” 武钢的话语中流露着难于言表的敬佩。
讲到这里,记者想起了某媒体记者在采访新疆风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午铭时,于先生提及的一段小插曲。大约1992年的春天的一天,丹麦Wicon-100kW风电机组制动失灵,发生了飞车事故,隔着很远的距离,就能感到脚下的大地在颤抖。当时的Wicon-100kW风电机组已经运行了5年多,钳盘制动器摩擦衬片磨损,一直没有备件更换,恰巧赶上了大风,叶尖气动刹车的阻尼伞没有打开,风越吹越大,自然就发生了机组飞车事故,情况十分危险。在所有人都很担心的时候,武钢站了出来,硬是冒着生命危险,一步步攀到23米高的工作台,实施人工90度偏航;刹车失效了,就用千斤顶顶住刹车……于午铭评价说“武钢的坚韧在圈内是有名的,当时的情况,正是由于他勇敢和非常规作业方法,才使得Wicon-100kW机组停下来,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