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五金加工的基础,唐法林抓住时机,开始搞塑料机械,生产塑料挤出机械及塑料辅机机组,并于2002年成立桥偌塑机。
结果,他踩准了点。
据称,当时一台设备能卖“三十几万”,唐法林也因此掘到人生“第一桶金”,并在2年内就还清了“侨联”时的债务。
有了资金的唐法林,后又因为看好装备制造和数控机床业的机会,于2002年成立桥联冶金,在2007年将无锡市桥联轻化机械有限公司更名为桥联数控,从事数控机床业务。
至此,桥联完成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转型。
而上世纪90年代,也正是无锡产业结构从“轻”向“重”转身的开始。
据统计,2007年,无锡重化工业比重已经上升至74%,这个数据在1980年为42%。
在此过程中,机械、纺织、冶金、化工、电子(家电)也成为无锡的五大传统支柱产业。
今天还可以看到,在无锡洛社镇马路两旁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冶金、机械加工企业。
只不过,唐法林擅长的打法是:“别人刚觉醒,我早已出手。”
2004年,无锡某风电零部件铸造企业希望跟桥联集团合作,加工风电零部件,前者负责铸造,桥联负责机加工。
但双方合作一段时间后,因故终止。
2005年起,桥联自立门户,生产风电零部件,工序覆盖铸造、机加工等,并于2006年11月成立了桥联风电。
在零部件里,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核心部分有更高的利润空间,但技术要求也更高。
轮毂、底座、横梁和轴承座这样的零部件,“其实还是跟传统产业连在一起的”。这些“传统产业”正是桥联以前的机械加工,就连工作母机——数控机床 他们都能自给自足,而且有现成的车间,避免了再投资建厂的负担。
即便种种利好因素让桥联很快适应角色,但第一次“考试”,它还是遇到了难题。
2005年,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Vestas)到中国寻找零部件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