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企业专访 > 任路光:风电楷模

任路光:风电楷模

2011-01-15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数:3984

奉献写华章——风机不转圈,不休星期天

  “风机不转圈,不休星期天”。这是任路光和他的员工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们敬业奉献,不断加快风电施工建设的生动描述。
  技术出身的任路光习惯于现场办公。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猎猎的冬天,他经常站在风机下现场指挥、实地解决施工难题。威海、烟台、潍坊、青岛等山东各个沿海城市基本都有华能的风电项目,任路光就是连接这些城市绿色电能高速路上的“风之子”,总是亲历亲为,马不停蹄。
  尤为令人难忘的是,任路光带领大家建设长岛风电场时的那些日子。
  2004年12月,正是寒风刺骨的隆冬时节,大地笼罩在一片冰雪覆盖之中。华能新能源公司与香港中电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开发的长岛风电项目在这里正式落户。
  在一片冰天雪地之间,任路光带领技术人员进驻长岛,开始了风电工程的起步建设。冬日的长岛寒气逼人,温度最低到零下摄氏十几度。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每天都要在山上呆10多个小时,几乎每一个人的手脚都起了冻疮,有的数次病倒,但只要能站起来,他们还是坚持上山。32台风机的位置选好后,为了把安装风机的材料运输到指定地点,还要在几乎无人到过的荒山上开山修路。天寒地冻、交通闭塞、缺水少电,员工们吃不上菜,晚上睡觉也是几个人挤一间房……。
  面对种种困难,白天,任路光身先士卒,和职工们一同战斗在一线。入夜,任路光还和员工们促膝长谈,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就这样,任路光带领着专业技术人员和众多施工人员,发扬华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奉献精神,硬是在荒山上开出了一条道路,让风电设备顺利运上山,把巨大的发电风车一架架竖立起来。那些难忘的日子,建设好的不仅仅是风电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员工敢打硬仗的精神,吃苦耐劳的作风,任路光说:“队伍初创时形成的工作作风和企业文化,是这个团队的魂,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第一批风机安全运抵长岛时,已是盛夏时节。忍着烈日的暴烤,员工们开始了艰难的吊装工作。长岛的夏天暴雨频频,吊装人员时常在大雨倾盆、遍地泥泞的环境中工作,大家喊着口号并肩战斗,把一杆杆笔直的塔筒竖立在蓝天白云下的陡峭山坡上。长岛的秋天来了,狂风肆虐,黄沙飞扬,所有施工人员都铆足了劲,不断加快工程进度,
  2005年7月的一天,任路光在负责指挥长岛风电项目时,不慎被锋利的花岗岩石在脚掌上戳了一个深约3厘米多的口子,腿部膝盖还因跌倒受了严重内伤。那时正值长岛暴雨频繁季节,为了赶工期,吊装人员时常在遍地泥泞的环境中坚持工作。为了不离开工作岗位,任路光只做了简单包扎,又一瘸一拐地返回到施工现场,坚持不下火线,坚守“阵地”。与此同时,济南又传来了妻子阑尾炎病重住院手术的消息。面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难,任路光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他选择了施工现场,和员工一起建设风电项目。
  “他满脑子都是风电项目,他自己带病工作是常事,我们家里人有病住院,很多情况下他更是顾不上了!我们有委屈,但细想想,工作还是最重要的。工地上那么紧张,施工条件又那么艰难,许多家中有病、有事的职工都没有一个请假的。他当领导的不在场,那怎么能行呢?想到这些家人也就理解了。”任路光的妻子在事后被人问到这件事情时,十分感慨地这样说。
  任路光的老母亲已年近九旬,因为工作繁忙,他曾有多次路过家门而未能探望。他把对母亲的深情厚爱融汇在同样热爱的风电建设事业上。
  是什么力量,让任路光对工作如此痴迷、如此执着?“风电是一个绿色环保、利于千秋万代的产业,无论是对于优化能源结构,还是减少碳排放,都是一个历史性工程,我们要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任路光的回答让我们坚信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旦认定对的东西,便矢志不渝,全心全意。
  又到初冬时节,工程已进入吊装的最后阶段,为了赶在霜冻期前完成吊装,风电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是昼夜加班,工作时间从早上6点一直到次日凌晨。
  2005年圣诞节到来,此时正是工程最紧张的时刻,外国专家要回家过节。为不耽误工程进度,任路光以情感人,耐心挽留。风雪天,陪他坐船、陪他上山、陪他施工。外国专家深受感动,倾情施工,保证了施工进度。任路光的行动就是一面旗帜。他的工作激情、创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员工。公司的全体干部职工,在任路光的带领下,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披星戴月,加紧施工。
  任路光带领他的队伍,艰苦施工,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地感动了当地政府的领导、群众和驻军。他们纷纷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支持和援助。长岛的县委书记和分管电力建设的副县长等领导,曾冒着八级寒风察看风电项目的工程进展;并多次召集县政府、发改委、土地局、电力等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土地、拆迁等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风电场电网接入遇到问题,县委书记亲自召集县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研究、协调解决。长岛县电力公司也给予了全力支持和帮助,不仅同意接入方案,而且还召开动员大会,组织200多名电力员工冒着风雪严寒,支援华能风电施工,确保了华能长岛风电工程的顺利进展和提前投运送电。
  长岛是国防重地,军事设施众多,许多非军事工程在岛上建设,属于禁区。为既不影响军事,又要加快风电开发建设。任路光多次与部队沟通协商,在风机选址时,尽量避开军事设施,赢得了部队官兵的理解和支持。在拖电缆、架线、风机运输、修路等风电场施工的许多关键时刻,部队都派出官兵支援施工,并与部队结成了长岛绿色电能军民共建友好单位。
  当长岛的第一台风机吊装成功时,在笑声和掌声中,任路光和所有在场的华能职工都泪光闪闪,激动地哭了。这是成功的喜悦,高兴的泪水!
  2005年12月25日,长岛风电项目提前两个月全部完工,变电站一次送电成功。短短一年的时间,华能人在长岛实现了环保新能源的再造,为长岛绿色风电事业的发展,抒写了壮丽的篇章。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在视察长岛风电场时,对华能大力开发风电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给予高度赞赏,并对随行的地方政府领导和有关人员指出,华能风电的开拓精神,为山东低碳环保的绿色新能源发展,树立了楷模的作用。全省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要以华能风电为榜样,开拓创新,大干快上!

创新造优质——以敢闯“世界第一”的精神,建设好每一个风电项目

  “干出一流的风电业绩,建造世界一流的风电场。”这是任路光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威海风电场,是第一个国产兆瓦级、示范性风电项目,必须把它建设好。”这是华能新能源公司主要领导在视察威海风电项目建设时,对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提出的要求。“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任路光时刻不忘上级领导的殷切期望和要求,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带领华能新能源山东分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努力将山东的一个个风电项目,建成了优质工程。
  华能威海示范性风电项目的建设,就是一个例证!
  当你徜徉在威海的山海桑田,看到湛蓝天空下的白色风车以最美的姿态旋转飞舞,相信你所佩服的不仅是华能人直面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还有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因为这是华能人技术创新的骄傲--华能新能源的威海项目已被作为我国风电事业国产化兆瓦级示范工程载入历史。
  2006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时节,华能新能源在威海的风电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繁忙。猎猎彩旗,迎着寒风招展起舞。“建一流风场创一流业绩”,十个大字是工地上最为醒目的标语。这是我国首个国产化兆瓦级示范性风电项目,由大连重工引进的德国富兰德尔技术制造的1500千瓦变桨变速机组,在国内属首次应用,因此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安装运营经验。面对困难,总经理任路光心无畏惧,一马当先。“这个项目在国内从没有人搞过,我们会面临许多的设备、技术和施工难题,但这是我国首个国产化示范项目,攻克难关不仅是华能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还是关系到我国民族风机产业的大事!”任路光充满激情的话语,让员工们摩拳擦掌,群情振奋。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能动”张传卫与明阳风电的飞扬之路
阅读下文 >> 阚治东:投资华锐风电内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8335&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