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电力集团总工程师杨校生
不管国际风电制造商研发3兆瓦风机、5兆瓦风机、10兆瓦风机也好,中国风机制造商都会马上跟进、甚至还要制造更大型的风机,不求最好,只求最大,这种攀比制造大型风机的倾向并不科学
我们希望请那些洞察者和预测者,将那些业界焦虑的、看不清方向的问题,一一纾解。这正是本刊记者采访杨校生先生的缘由。他1988年开始就从事风电事业,见证、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由小到大、到强。他对未来中国风电装机发展速度问题、中国风机大型化问题、中国风机是否会出现大面积停机事故等问题,都做了精辟解答。
风电连年翻番增长的时代已结束
能源评论:您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是否还将连年翻番增长?
杨校生:“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每年新增装机翻番增长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居全球第一。但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第一,在“十一五”初期,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很小,每年翻番增长较为容易,规模大了,就不易实现翻番增长;第二,同样因为装机规模小,电网瓶颈对其制约也小,但装机规模大后,电网接纳能力不可能翻番提高,制约势必将加大;第三,我国风电设备未经长期运行考验,持续加速发展将大大增加风险发生的几率;第四,目前风电发电成本仍高于常规能源,公众能否承担也是问题。
国家新规划拟把2020年风电装机目标定为1.5亿千瓦。根据该目标,十年内,平均每年需再装机1100万千瓦。这是个稳步发展并略有保守的规划。所有这些,决定了“十二五”期间风电不再可能是突飞猛进的、而是稳步较快的发展,我们希望在这样的发展方式下解决掉制约风电发展的诸多问题,摒弃此前粗放式的管理,实施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求实现更大的发展。
市场大发展,技术就能大进步
能源评论:现在,业内人士都在呼吁“十二五”时期要加强对风电核心技术的攻关,改变国际风电巨头把持核心技术的局面。您对此是否持相同观点?
杨校生:中国对清洁能源的积极需求和政策扶持,造就了中国巨大的风电市场。中国必须要掌握风电核心技术,否则不足以支撑市场的发展需求。但我不赞成刻意渲染中国风电核心技术缺失的问题,这容易使人误解中国风机制造业仍一无是处。其实,只要有市场需求,自然就有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中国这几年介入风电技术研发的企业、资金和人才,远远超过了过去二十多年间国家的累计投入,中国制造的风电设备以技术优越、成本低廉的高性价比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
此外,辨证地看,我们采购某些风电核心零部件,将造成国际风电制造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世界市场目前已成为一体,不仅中国购买国际风电制造商的设备,美国企业、欧洲的企业也要购买。这是全球资源配置的体现。中国可以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市场,掌握话语权。
目前,市场对中国制造商生产的风电轴承、控制系统、变流器等产品接受度还不高。但只要市场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努力,不用几年时间,中国的风电技术将超越或在某些方面超越国际风电制造商。
不宜盲目攀比风机大型化
能源评论:目前,中国风机制造商越来越倾向于追求风机大型化,比如追求制造3兆瓦风机、5兆瓦风机、6兆瓦风机,甚至更大型风机。您如何分析这种现象?
杨校生:追求风机大型化是风电设备设计者和制造者永恒的追求。风机大型化可使风电经济性不断变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风机的典型代表是55千瓦风机,九十年代初,是300千瓦风机,九十年代末,是600千瓦风机,2000年之后,是1.5兆瓦风机。每隔几年,具有代表性的风机功率就会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