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企业专访 > 施鹏飞:30年风电 离网走向并网

施鹏飞:30年风电 离网走向并网

2009-03-15 来源:互联网 浏览数:3755

    从国际形势上看,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让欧美国家重视替代能源,中国也将可再生能源列入研究范围。80年代初新能源处的成立与施鹏飞被派往国外学习,就是在此大环境下发生的。
    国际合作推动国内风电机组研制
    施鹏飞在这个中心一直工作到1995年。他执行的第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是接受比利时政府赠送的4台200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这在当时是装机容量最大的商业化机组。
    1986年11月5日,福建平潭岛风电场建成,比利时科技政策国务秘书布里尔访华,亲为风电场剪彩,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风电场,也是我国第一座并网式风力发电场。
    施鹏飞当时还承担了亚太经社理事会的职务,该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地区性组织,下设风能组,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风能合作。
    “当时我们将中国的风力提水机出口到斯里兰卡,用于海水制盐。”谈到中国风机技术出口时,施鹏飞这样告诉记者。
    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从国外进口风机进行研究。1985年2月,国家科委与欧洲共同体签署了在浙江大陈岛合作进行“能源互补”的新能源示范岛项目,其中包括大型风力发电机的研制,并在杭州安排了15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攻关任务。
    “这些都有利于电力部门和地方不断引进国外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促进了国内的引进消化工作。”施鹏飞说。
    当时从国家角度讲,新能源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还没能像今天一样,将发展可再生能源放到替代常规能源的战略高度。那时中国汽车数量有限,气候变化问题也还未提到国家议事日程。因此那时发展风能,主要是为了弥补农村供电不足。
    80年代底,丹麦政府赠送给新疆大阪城风电13台15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并网以后,国内风电场规模达到2千多千瓦,这使中国逐步意识到,到风能也可以作为发电能源。
    “这个示范项目,也是丹麦占领中国风电市场的一个重要步骤。”施鹏飞说。
    在法律层面逐步确定风电发展方向 
    施鹏飞告诉记者,1995年,原电力工业部组织召开了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在那次大会上,部长史大桢第一次宣布2000年风电装机要达到100万千瓦的目标。这是从科研示范向产业转换的一个转折点。在那次会议上,确定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作为风电前期工作的归口单位。正是因为这次变化,施鹏飞被调到了水利水电规划院设计处。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海上风电规划拉开帷幕―专访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
阅读下文 >> 张国宝盛世危言:再不重视新能源 过10年追日本难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951&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