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继750kW机组之后,运达随后几年在兆瓦级风电机组研制方面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叶杭冶:第一步,公司于2006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合资,并开发了1.5MW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实现了包括控制系统在内的全部关键部件的国产化, 在2009年实现批量生产。
第二步,2008年,公司启动研发2.5MW风电机组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0年10月下旬完成2台样机,目前已运往张北风电场,进入了吊装及试运行阶段。
记者: 2006年以来,运达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从外部和内部情况分析,哪些原因导致份额下降?
叶杭冶:外部因素:第一,上海电气、湘潭电机、国电联合动力等大型电力装备制造商的进入,他们在风电市场的拓展能力和资金实力及生产能力诸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第二,当地政府支持力度较小。特别是在税收政策方面。
内部因素:第一,资本规模最小。目前排在国内前十位的风电设备制造商,运达的资本金相对较小。第二,企业背景较弱。运达是省属机电企业,与央企背景、电力背景的企业相比,在市场开拓方面没有优势。第三,自主研发周期长。运达一直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研发周期长,风险大。2008年运达1.5MW风电机组开发出来时,已经错过了在国内兆瓦机组供不应求时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而国内大部分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均采取购买国外技术的路线,抢占了市场先机。而市场又偏向有引进技术背景的产品。
记者:增长幅度慢于同期的几家企业,原因在哪里?机组质量和市场策略在里面起到怎样的作用?
叶杭冶:中国的风电市场经过近五年的迅猛发展,将进入一个平稳期,风电机组的质量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运达风电一向把产品质量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之所以会下降,跟公司上下各级人员狠抓质量,靠优质的产品稳健发展的发展理念,也有一定的关系。
记者:运达在海上风电发展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叶杭冶:当前,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刚刚拉开序幕,“十二五”期间海上风电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目前运达已经开始研发5MW海上风电机组,首台样机预计2012年投入运行。
我们认为海上风电机组不同于陆上风电机组,它对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的要求极为苛刻,一款不成熟的海上风电机组难以经得起海上恶劣环境的考验。运达要利用好近两年海上风电难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间隙,精心设计,确保海上风电机组开发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