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风机价格骤降让众多企业猝不及防。
“过去风机行业一直享受着高速发展带来的好处,而如今价格下降幅度之大、力度之狠,给大家心理形成很大的冲击。”周彤坦言。
尽管行业整体驶入了下坡道,恶性竞争的怪圈却依然存在。
在上述中外合资风机设备公司负责人看来,风机企业在风电项目招投标中为了以低价中标而竞相压价,甚至赔本赚吆喝并不足为奇。“为了生存大家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第一梯队的风机企业不能失去以往的市场份额,第二三梯队的企业则需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价格成为彼此拼杀的武器。不少风机设备企业不是有国企背景、就是有上市公司作支撑,可以拿别的业务利润来补贴这部分业务的亏损,而一些资金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则难逃厄运。”
据介绍,尽管国内风机企业总数接近100家,但实际运营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只有30家左右,而这30家以外的企业已经开始慢慢退出市场。
洗牌即将开始
这场搏杀中,利润是其次,各企业首要考虑的是怎么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价格下降有安全边际,也就是质量成本,如果在安全范围内,通过产业规模化、技术进步、经营管理精细化则能促进价格理性地下降,而目前的下降是非理性的。”面对压力,上述中外合资风机设备公司负责人担心,价格竞争会加剧质量风险。
“现在1.5MW的风机报价已经降到每千瓦3500元甚至更低,但我个人认为价格下降不会是一个长期趋势,随着风电并网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可能价格会维持在这个水平或是略有增长。”一位风电开发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近年来纵观中国风电市场的发展,风电设备招标产生的价格越来越低,但部分风机质量问题频发、技术不达标等问题也让开发商苦不堪言。“开发商应该不再一味追求每千瓦造价,而是更加重视度电成本,从风电场投资、风电场运营维护成本和发电量的综合情况来考虑,用更长远的目光评价风机质量和效益。”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对记者表示,如今电网问题突出、市场增速放缓、竞争环境的恶化,风电制造业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对风机设备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资金、技术、经营实力强大的企业才能胜出。
“风电设备行业洗牌已经开始。”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如此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