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风机脱网,“低电压穿越”这个陌生的概念是不会频繁见诸媒体的。如今凡论风电,似乎必谈“低电压穿越”。
“低电压穿越能力是针对风电场的一种专门技术要求。”接受记者采访时,汪宁渤介绍,“由于所有常规水电、火电机组均能够自动满足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意强调的。”
正是这个曝光率并不高的概念,成为风机脱网事故的“元凶”,也成为我国风电场的一大“软肋”。
国家电监会在调查了几次风机脱网事故后认为,当前已投入运营的风电机组多数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在电网出现故障导致系统电压降低时容易脱网。
记者了解到,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出台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提出风电机组要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由于酒泉基地相关风电设备招商在2008年已经完成,当时国内还没有关于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明确技术标准。”甘肃省发改委能源局介绍。
2009年以前的风机不具备这个能力还说得过去,但是2009年以后的呢?采访中,甘肃瓜州协合风电公司介绍,2009年以后交付的风机,招标合同中要求风机具备这种能力,风机制造商也承诺风机具备这种技术。“多次事故证明,绝大多数风电机组根本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汪宁渤说。
一些风电场负责人认为,从脱网事故看,风机制造企业不仅哄骗了风电场,也哄骗了电网。
“目前酒泉风电基地70%的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酒泉市能源局局长吴生学介绍。
低电压穿越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电压跌落范围内,风电机组能够不间断并网运行,保持发电运行能力,以减少电网波动。根据电网要求,风电机组应该满足电压跌落到额度电压的20%时,维持625毫秒不脱网。事实证明,风机连这625毫秒都没有挺住。
酒泉的风电企业认为,虽然酒泉风电基地事故多发,但是一旦有同样的诱因,很难保证类似的事故不会在其他地区重演。甘肃省电力公司认为,国家要求风电保障性收购,如果已安装的风机不进行技术改造,脱网事故肯定还会发生。
采访中,一些风机制造企业认为脱网与风机无关。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一位正在参与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技术改造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即使风机都具备了低电压穿越能力,但也只有半秒左右的时间,所以根源在风电场。他们认为电网也有责任。“电监会不能只给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打板子,电网的责任呢?也有电网运行不稳定导致风机脱网的。”
风电设备制造商、风电场、电网,原本是拴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在风机脱网事故发生后,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窘境。
但是无论如何,低电压穿越能力成为我国风电产业不得不具备的“刚性要求”。记者了解到,无论是风电场,还是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都予以了高度重视。
风机脱网事故还反映出风电场建设中的管理问题。
国家电监会在调查了三次风机脱网事故后认为,风电场建设施工质量问题较多,工程质量管理不严。同时发生事故的风电场35千伏电缆施工工艺水平和质量管理存在明显的缺陷,反映出风电场建设工程中施工、监理和建设管理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