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发展的收获与启示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发展的收获与启示

2011-07-28 来源:酒泉日报 浏览数:1615

  随着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的建成,投资效益呈现。以目前国家每千瓦风电1万元的平均投资成本估算,到2015年全市仅风电投资就达到145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投资近300亿元左右,风电及相关网架、调峰电源建设等将促使酒泉年均经济增长10%以上。
  大规模的风电场将形成荒漠、绿洲、风车构成的独特人文景观,成为新的旅游景区供游人参观,还可减少自然风速对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的影响。
  科技带动力增强。风机制造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行业,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将会使风电设备制造、研发和相关的配套企业在我市落户,带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子电器行业、管理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岗位。以每5万千瓦风电场建设新增11个就业岗位算,到2015年能新增就业岗位2500个左右;1万千瓦风机的维护按2.5人计算,1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建成后,可吸纳2500人左右;水电调峰企业以每个梯级电站40人计,能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左右;煤电调峰企业以每100万千瓦300人计,能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左右;按酒泉每年装备制造生产能力300万千瓦计算,可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左右,运输和其他辅助产业可吸纳就业1万人左右。总计到2015年风电及相关产业可解决和带动2万人或更多人的就业。
  在风电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中,老百姓的实惠来得更为直接。肃州区、玉门市、瓜州县等地群众依托风电从事加工、餐饮、运输等,腰包因风鼓起变成了现实。以瓜州为例,和2008年对比,2010年餐饮住宿营业额增加75%以上,邮电通讯业务量增加了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了43%。随着风电二期的开工建设,将会有更多的酒泉老百姓投身到风电建设中,因酒泉发展风电产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风中转变和锻炼
  发展风电产业,改变了各级干部的传统观念,锻炼了干部队伍。
  受酒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过去,酒泉的各级干部在抓经济发展时常常习惯于固有的思维模式,跳不出传统思维的圈子,容易满足于现状。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两抓整推”总体工作思路,发展新能源,抓工业强市后,各级干部从学习科学发展观入手,重新认识酒泉的市情,排除了畏难情绪,齐心协力把酒泉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
  广大各级干部不等不靠,向中央、省上争取政策和支持,走出去跑项目争取合作,以有创意的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政策吸引若干风电巨头来到酒泉。在一期风电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竭尽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及时为风电企业排忧解难,企业想到的做到了,想不到的也先行想到及时做到了。各企业由被打动到被感动,大大加快了风电建设步伐。
  敢干、会干,能够吃苦、能够担当,酒泉在风电建设中一大批干部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世界目光聚焦酒泉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不断吸引世界关注的目光。
  2009年8月8日,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工奠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电力报、路透社、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报、澳门华人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60余名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一版刊出约3000字的长篇通讯《戈壁唱响大风歌,叶片转出新能源——陆上三峡初现酒泉》,在我国最权威的新闻媒体上,以显著的位置刊登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的稿件,这在我市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当天也做了相应报道。
  2010年11月3日,甘肃75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投运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竣工二期启动,酒泉新能源产业继续受到国内外媒体的热切关注。当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全国主流媒体分别在北京和我市瓜州、肃州等地进行了新闻采访活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人民网、《光明日报》、《甘肃日报》都刊发了消息。同时,《甘肃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戈壁上的崛起》。初步统计,仅2010年11月3日,就有数十家全国主流媒体分别在北京和我市瓜州、肃州发稿近百篇,稿件被国内各大网站转发。
  2011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酒泉视察后,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相继派出记者到酒泉采访,新一轮的中央媒体采访将把一个新酒泉展示在世人面前。
  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期间,省、市、县领导多次接受中央、海外媒体的采访,酒泉及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方面的内容频频出现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上,酒泉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也为今后招商引资,发展旅游打下了基础。

  新时代“铁人”站起来了
  “酒泉速度”和“酒泉奇迹”使“铁人”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60多年前,在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铁人”王进喜在传统能源的建设中培育了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铁人”精神。巧的是,还是在“铁人”的故乡,新能源的建设中又创造了奇迹。打造甘肃经济腾飞的“西翼”,是酒泉的使命与光荣,同时也成为检验酒泉各级干部大局意识、执政能力和执行力的“试金石”。
  2009年冬季,更像是展开了一场关于“铁人”的赛事,很多高难度的项目在酒泉戈壁刺骨的寒风中完成,需要智力,需要体力,需要耐力,需要团体的凝聚力,更需要用超凡的勇气来超越梦想。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实现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和风电装备制造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是酒泉担负“两翼齐飞”重任后组织的第一个攻坚战。严寒、风雪、冰冻给施工带来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按常规进度来看,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装备制造业过去在酒泉几乎是空白,2008年8月才有首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园区动工建设,2009年8月首台风机下线,尽管包括全国整机组装、风叶制造业绩前三名在内的32家上市公司落户酒泉,但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意味着将超过全省装备制造销售收入前三名的总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酒泉发展风电产业用时间的密度换取了事业的长度。
  在风电建设会战中,几十家全国顶级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齐集酒泉;几十户“国字号”的建设集团开进了茫茫戈壁;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万建设大军在这里战严寒、攻风电。各大企业赶速度,在高频率劳动的时间里,同时也在迸发让自己也惊讶的潜力。
  2010年3月,昌马雪灾,黑崖子也不例外。甘肃华电玉门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就用“铁人”精神保证了风场当年在玉门最早并网发电。这一年,华电还做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中的首批2兆瓦的示范项目。年底,在阿克塞海拔3100多米的地区冬季施工,如果没有2009年冬季作战的经验是不可想像的,这是目前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中海拔最高的风电场。
  “酒泉奇迹”、“酒泉速度”的出现,实现了酒泉自身能力、地位的提升。大家欣喜地看到,酒泉的发展因此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甘肃工业未来发展找到了光明的路子。
  2010年,李建华在酒泉市开展“弘扬‘铁人’精神年”活动动员大会上动情地说,“铁人”王进喜是在酒泉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个大写的人,是一棵精神的大树。在新的形势下,“铁人”精神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在新形势下,弘扬“铁人”精神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赋予新的内涵。李建华说,从酒泉现阶段发展的实际出发,要真学、真干、真见效,重点要弘扬“铁人”的:“坚定信心、不负重托的责任意识;自强不息、自我加压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昂扬斗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奠定了酒泉未来发展基石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利润率下滑传统风电融资遇冷 海上风电或成新宠
阅读下文 >> 我国风能、太阳能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前景看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0129&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