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有问题的风机运行起来,如果在质保期内出问题,需要主机企业承担服务和维修费用,原本就无利可图的主机企业自然是雪上加霜,而维修是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的,业主的收益自然受到影响;如果出了质保期,业主要独自承担一切费用和损失。因此,从眼前看,使用低价的风机似乎是很给力的省钱之道,但从长远看,得不偿失。
风电理性长跑才能共创价值
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告诉记者:“价格竞争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近期行业标准提高,再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行业洗牌在即。”他说,在这过程中,能够坚持下去做质量有保证的风机企业将胜出,而那些质量不好又打不起价格战的企业只能选择转行或死掉。
近来,18项风电新国标等政策出台,为产业设置了新门槛,这将使“强者更强”。以低电压穿越能力为例,早有技术准备的企业可以轻松实现;而那些忙于价格战而无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很快会被淘汰出局。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产业调整的进一步深入,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风电产业也将告别过去的快速增长期,迎来理性增长期。风电产业是新兴产业,很多兆瓦级设备没有经过长时间运行,对其20年的运维成本,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保持理性,头脑清醒。风电产业不仅仅需要热情,还要有耐心和长远的眼光。
“现在行业里总是说‘度电成本’(每度电的成本),但往往很多业主考虑的不是真实的度电成本,而是‘度电投资成本’。他们仅仅是考虑建设期要投多少钱,设备要花多少钱。应综合考虑20年的运维成本,从项目总投资、运营维护成本以及最终的发电量等方面通盘考虑,这才是真正客观的‘度电成本’。”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系统副总经理侯玉菡对本报记者说。
湘电风能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龙辛也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说,面对目前的恶性价格竞争,企业通过内部挖潜解决问题,但相信理性的业主更青睐他们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
据了解,欧洲的风电市场好几年前就趋于饱和了,但至今仍然有很多整机厂商活跃在市场上,机组的价格也依然比较稳定并保持在一定的高位。反观中国市场,从2008年开始到今年初,整机价格每千瓦下降500元所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分别是10个月、8个月、6个月、4个月。今年,价格下跌的速度更是令人瞠目。反观欧洲,直驱机组公司Enercon,有些开发商不但愿意接受它比其他厂家贵10-20%的价格,更是不惜排队等其2年后交货。究其原因,Enercon机组的质量和服务更有保障。
侯玉菡告诉记者:“金风始终坚持‘风电是一个长跑项目’的经营理念,追求在风机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为客户提供最大化价值。致力于通过技术进步和精细化管理合理降低成本,同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发掘增值服务点。”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理性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产品和服务质量过硬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准备走出价格战怪圈;对于部分风电场业主来说,也在事故频发中深切感到:一时贪图低价会造成后期电场运营和维修成本增加,不如选择价格合理、质量过硬、全生命周期内成本最优的风机。据了解,最近的一次招标中,某风机企业的中标价格已经不再是最低价,而是接近“价值”的价格。或许此举也释放出了风电行业走出恶性价格战怪圈的信号,预示着风电产业正在“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