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海装风电:破局低电压穿越

海装风电:破局低电压穿越

2011-10-13 来源:经济观察网 浏览数:3554


  虽说欧洲风电产业比中国早二、三十年,却没有发生过大面积脱网事故。除了低电压穿越能力不具备外,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中国风机厂商基本上靠买来欧洲成熟的技术图纸,在国内制造,快速淘金。但中国风区的气象、地理环境远比欧洲复杂、恶劣,温差在零下45度到零上45度之间,海拔1500米甚至2000米以上,风区经常飞沙走石,狂风中夹杂沙子。照搬套用欧洲的技术标准制造出的风机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质量事故不可避免。
  余绍清说,海装的风机设计考虑的是中国特定综合环境,经受住了恶劣、复杂多变的气象地理条件考验。
  在欧洲,如果一个新的机型推向市场,要先经过样机设计,样机暴露出的问题最多;然后改进;再小批量生产;发现问题后继续改进工艺;接着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测试,验证是否达到整个设计的技术要求;最后大批量生产。余绍清说,“欧洲一个成熟的风机走过这个过程,大概需要4到5年。海装一步一步,同样把这个过程走完,没有走捷径。”
  可靠的代价
  然而,战胜低电压穿越困局,在用户心中留下可靠、信任的口碑,海装付出的代价却是发展不快,远远落后于同行的尴尬境地。
  海装成立于2004年,经过两年的设计、研制,2006年拿出样机。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排名20位之外,2009年上升到17位,2010年继续攀升到国内风机厂商的第9位。每年跨越数个台阶,成长速度不可谓不快。
  “依照海装的技术实力,市场份额的排名至少要超过湘电、明阳,与东汽相当。”对此现状,市场人士、华电输变电成套设备公司营销部夏翔不无惋惜。
  有家排名领先的风机厂介绍成功经验时归纳为:胆子大;看准了就坚定投资;技术图纸买的欧洲厂商许可证;占领市场先下手为强。
  用户和同行普遍对海装的评价是:“海装的产品做得不错,但就是走得太稳,胆子不大,冒险精神不够。”
  一年多前的中国风机厂商曾经日进斗金,大多以买来的图纸进行大批量生产,你追我赶,我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国。而这个时候,海装与火爆的市场保持距离,潜心研制整套新机型,在产品技术、质量上精益求精,错过了市场最佳的发展时机。
  等到经过数年混战,风机市场的江湖确定,海装虽然赢得了质量和所希望的口碑,代价却是牺牲了发展速度,也就失去了市场份额。
  但或许竞争格局从2012年开始改变,海装装机容量将加速,市场份额提升。我国海上风机投资大战有望从2012年开打,海装等来了一次超越竞争对手的绝好机会。
  领跑5兆瓦海上风机
  记者从海装获知,技术难度比陆地风机更大的5兆瓦海上风机将于11月份安装于江苏如东海面,这是国内第一台安装于海洋的5兆瓦海上风机,海装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陆地风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而电力需求最大区域在东部沿海。东部沿海海面更接近于城市,海上风力发电比从西部传输过来的成本低。根据研究机构Pike Research研究报告,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会从2011年的4.1GW增加到2017年的70.1GW。6年增长17倍!研究报告还预计,到2017年中国海上风机装机容量将会追赶上目前领先的英国和德国。
  “海上风机实际上是一个海洋工程装备,中船重工本身就与海洋工程装备打交道,所有海洋工程专业在集团都有涉及,拥有深厚的海洋工程技术积淀。”杨本新对记者说,“你到海装就会看到,在海装工作的技术人才很多来自集团的各个专业研究所。比如集团下属防腐研究所是我国防腐材料的理事长单位,我们作为集团下属企业,内部可以分享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这是海装的优势,是其它风机厂商不具备的条件。”
  中船重工现有28个研究所、48个制造企业,技术和产业链分布海洋工程装备各个方面。针对海上大功率风机的科技攻关,中船重工挟各个相关技术力量鼎力相助,国家科技部也把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设在海装,杨本新任技术中心主任。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风电三峡”面临缺水短板就地消纳难
阅读下文 >> 我国靠自主装备攻克太阳能、风力发电"脱网"难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0839&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