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中国风电:海外市场已打开 官司接踵而至

中国风电:海外市场已打开 官司接踵而至

2011-11-11 来源:环球企业家 浏览数:986


     而海外风电项目投资方更加多元,投资方会考虑投资回报率,更加市场化。中国风机设备供应商需要向海外市场证明,自己能够提供的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同样具备良好性能。
   一位海外市场的风电客户明确地告诉华锐副总裁李乐成,未来一定会考虑与华锐合作,但现在,考虑到风险,还不愿成为首个尝试者。
   中国风电设备商在海外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尚没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风机运营记录。李乐成说,他只能以承诺来打消对方的顾虑。比如,华锐在海外市场承诺将提供长达十年的售后服务,这比其同行长一倍。同时,他会反复向对方表达华锐全球化的目标和信心,以证明这并非是短期的供货交易。
   毫无疑问,中国风电设备商现在必须学会适应海外市场的游戏规则。“欧美开发商会考虑电价、成本,对机组的性能、质量、发电效率要求更高。融资机制也不一样,通常设备购买不是开发商来出钱,而是向银行申请贷款。”周彤告诉《环球企业家》。
   除了寻求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融资支持外,中国风电设备商还渴望得到当地国银行的支持。如巴西等市场,都要求风机本土化率必须达60%以上,才能提供融资。这也是华锐等开始考虑在海外设立制造基地的原因。目前华锐已经在印度建设了制造基地,现在正在巴西选址建厂,下一步还有在南非建厂的打算。
   各国对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不同,也使得中国企业在不同市场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以美国市场为例,中国政府对风场运营商的补贴主要体现在电价上,而美国的补贴主要以退税的方式进行。因此美国风电场投资方中有一非常关键、但中国风场投资中没有的角色—税务投资人。税务投资人一般占整个风电项目投资的20%至30%,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获得政府30%的税收返还。其他风电项目资金则来自贷款。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70%的项目贷款上,然而在税务投资人环节上却很难跨越。
   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税务投资人对风险的承受力较低,他们并不倾向于选择尚未在美国市场上得到品质证明的中国风机。
   销售到美国市场的风机制造商,几乎下游风场都是自己投资运营。如由金风科技供货的Shady Oaks风电项目。其项目业主为北京天润的全资子公司TianRun Shady Oaks。天润是金风科技的子公司,负责风电场的投资建设。天润模式成为金风打开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此外,根据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1603条款,在今年年底前建设的风电项目,可以获得项目投资30%的现金补贴来替代30%的税务返还。现金补贴可以消除项目税务投资的压力,对中国风机企业而言无疑是好消息。但1603条款在年底失效以后,很有可能不再延长—中国企业的时间窗非常有限。
   但从根本上说,中国风电设备商现在碰到的最大挑战,是信任。“我常常对客户说,你有什么顾虑,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告诉我。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可以承诺。”李乐成说。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政策支持,新材料产业可望进入黄金增长期
阅读下文 >> 未来五年陆上风电成本将下降1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1136&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