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了“关于分散式风电接入开发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226号】文件)和“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1)【374号】文件)。
在我国风电产业调整转型的背景下,国家能源局指明了风电分散式开发的方向,对风电开发和风机制造企业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有人用“集体转向,共赴盛宴”来形容他们表现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而电网企业虽然在分散式接入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态度却相对平静淡定,看起来“既不积极、也不抵制”。
无论目前送端、受端双方的态度如何,无疑,分散式风电都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急待仔细研究和计算的思考题。
开发商:分散式风电提出新要求
分散式风电由于采取因地制宜、分散布局、多点接入、打捆开发、就地消纳等新特点,与集中大规划风电开发大相径庭,对开发商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维护提出了新要求。
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鹿浩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分散式风电对开发企业提出了这样一些新要求:首先,由于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布局较为分散,部分地区涉及的范围过大,对风电场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风场运维成本可能偏高;第二,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涉及风电场数量较多且分散布置,各风电场开闭站数据信号采集后都要传送至集控中心,可能会出现通信接口不足的问题;第三,分散式模式下集中控制要求更高,控制管理方面可能有困难。
“就上述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国内的大型风电开发商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在开发分散式项目过程中,开发商会考虑这些问题,比如在已建成的5万千瓦风电场附近开发分散式项目,这样分散式与已建风电场可共用一个集控中心,并由经验丰富的运维人员负责分散式风电场的日常工作。”鹿浩说。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坤把分散式开发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相对集中开发,整体开发规模可达到3万-5万千瓦,这类风电场有统一的变电站和控制中心,可借鉴大规模风电场的开发管理模式,现有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第二类是完全意义上的分散式接入风电系统。每条配电线路上分散接入几台风电机组,机组分处于不同的区域,没有统一的风电场升压站和控制中心,每台机组独立运行。他认为:“按这种方式,目前现有的风电机组还不具备接入电网所要求的全部功能,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提高不同运行环境条件下的技术要求。华能新能源对于此类项目,正在积极试点探索,希望与设备企业一起努力,在风电机组设计、箱式变电站的设计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提出改进设计方案,探索出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新模式,逐步进行推广。”
在开发商和设备企业看来,分散式风电开发是一个全新的探索,一方面,开发企业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想方设法提高接入风电的稳定性,减少对当地电网造成的波动和冲击,另一方面,电网企业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目前电网的接入技术标准欠缺,没有统一的分散式风电接入点的技术标准,无法从源头上要求设备制造商进行风电机组的优化设计,无法提高机组的适应性,箱式变电站、风电场变电站相关设计要求更无从谈起,也没有办法确保接入系统满足当地配网运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