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对转变风电发展方式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对转变风电发展方式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2012-01-12 来源:作者供职于中电联 浏览数:3109


  二、关于全额收购与适度弃风
  随着我国西部、北部大型风电基地集中规模化开发,基地风电场弃风的比重不断增加,东北、内蒙等地区的风电场几乎全部都存在弃风现象,最严重的风场弃风接近理论发电量的20%。
  从系统角度看,风电弃风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送出通道容量不足引起弃风,考虑风电机组发电同时率因素,风电外送通道容量一般都低于地区风电装机总量,在所有风电机组均满发情况下,就会出现通道容量不足而造成的弃风,但这种情况出现概率很小,并不是大量弃风的主要原因;二是系统调峰不足造成弃风,风电出力是由来风的大小决定的,具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东北和华北地区电源以煤电为主,本来调峰能力有限,冬季受供热影响,系统调峰能力更是严重不足,若是在负荷低估时段风电大发,就必须弃风以保障系统安全,这是目前造成风电基地弃风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调峰引起的弃风现象,增加调峰电源(主要是抽水蓄能电站),提高系统调峰能力是技术上有效的手段。假设在建设风电的同时,不配置调峰电源,不提高系统调峰能力,那么风电机组将出现大量弃风,而如果为了实现既定的风电上网电量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增加风电建设规模,将增加整个系统的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假设在建设风电的同时,配置大量的抽水蓄能机组,一方面固然减少甚至消除了风电弃风现象,但另一方面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运行也需要成本投入。因此,风电究竟应不应该弃风?风电应配套建设多大比例的蓄能机组?最佳的弃风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定量分析后才能够回答的问题。
  为了开展研究,笔者构建了简化模型,主要包括:假定系统为纯火电系统,配置必要的调峰电源,在没有风电接入前,基本达到调峰平衡,同时,待接入的风电比重不超过系统最大负荷的20%。发展风电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清洁的能源,因此对模型开展研究的边界条件是系统接纳固定的风电上网电量,同时整个系统成本最低(等价于单位风电上网成本最低)。
  根据以上简化模型,并参照系统负荷特性、风电出力特性等基础数据,对风电机组不配套蓄能机组、配套10%、20%,直到50%风电机组等多种方案进行了模拟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配套抽水蓄能占风电比重10%-20%左右,风电弃风约5%-10%,此时单位千瓦风电上网成本最小,在接纳同样风电上网电量的条件下,整个系统成本最低。
  通过模型的理论分析,我们认识到,追求风电百分之百消纳是不经济的,为了达成相同的风电上网电量的目标,在系统调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弃风,这样才会使全系统成本最低。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分散风场示范项目要算经济账
阅读下文 >> 风电行业“大跃进”后 必将东山再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1799&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