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发展内陆风电与发展海上风电
在陆上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也积极开展了海上风电的探索。截止目前,已经建成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3.2万千瓦)和上海东海大桥近海风电场(10万千瓦),同时还有10多个潮间带和近海风电项目核准在建,使我国成为欧洲国家以外海上风电发展步伐最快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海上风电发展面临很多复杂的困难和问题,比如风电场施工难度大、设备质量不高、风电场造价高经济性差、缺乏与近海及海洋利用规划协调等。笔者认为,上述问题中,最核心、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造价高、经济性差的问题,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风电发展的总体布局。
经初步了解,江苏已建和在建的潮间带风电场单位千瓦投资在17000万元,年发电小时数2000-2300小时,上海东海大桥和一些在建的近海风电场单位千瓦投资在22000万元,年发电小时数约2300小时,这些海上风电的合理上网电价均应在1.2元/千瓦时以上(合理上网电价指能够覆盖成本,并获得合理投资收益的电价水平)。
我国“三北”地区风电资源丰富,可开发规模达数亿千瓦,目前整体开发率还很低,既然海上风电成本高昂,而沿海地区又需要清洁能源,是否应考虑将“三北”风电输送到东部沿海?
通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发现,我国“三北”风电基地风电造价7000元/千瓦,发电小时2500~3000小时,风电合理上网电价仅0.5~0.6元/千瓦时;从“三北”到华东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在1500~2500公里之间(呼和浩特~上海1500公里、酒泉~南通2500公里),以我国现已建成的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为例,工程输电距离约2000公里,输送容量640万千瓦,总投资230亿元,折算单位投资为3600元/千瓦,输电价格0.15元/千瓦时(利用小时4500小时,若利用小时2500小时则输电价为0.27元/千瓦时)。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将“三北”基地风电通过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到华东沿海,风电加上输电工程总造价仅10600元/千瓦时,远远低于海上风电单位造价;送电下网电价在0.7~0.9元之间,同样低于海上风电合理电价。若考虑在具备条件的送端风火打捆,则输电工程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输电成本进一步下降,送电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海上风电技术取得突破、建设成本大幅度下降之前,应优先开发风资源条件好、建设成本低的陆上风电,通过先进输电技术输送到沿海负荷中心,替代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
习近平同志在《谈谈调查研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针对以上风电发展的观点,笔者在现阶段的分析中,对很多边界条件进行了简化,一些结论难免偏颇。为转变我国风电发展方式,推动风电科学健康发展,需要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调查问题,细致分析研究。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直接牵头组织,就相关重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针对具体地区、具体点位,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计算和分析,并提出系统全面的研究报告,支撑我国风电发展政策的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