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十年:截然不同的六个方面
境内、外市场发展顺序不同。纵观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十年的发展过程,风电是墙里开花墙里香,光伏发电则墙里开花墙外香。更准确地说,是国内政策、市场培育了中国风电事业,是国际,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政策、市场培育了中国的光伏产品生产事业。风电先在国内依托政策和市场高速发展之后,才开始尝试性地进入国际市场。而光伏发电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是先红透国外再倒逼国内。其发展过程不仅不同于风电,也不同于中国大多数行业发展的轨迹。尽管国内其他行业也不乏世界级企业,却鲜有行业像光伏这样,从企业的诞生之初就带有国际化基因,并拥有如此多的国际级企业家、经营团队,开阔的眼界、思维,巨大的市场和国际影响力。光伏业是中国企业界一个特例,是值得研究和应给予特别重视的国家财富。
早期资本融资的市场、时间不同。由于发展背景不同,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早期资本市场运作分别选择了境内、境外两条不同道路,也就形成了风电发展早于光伏发电,但批量上市融资却晚于光伏发电企业的现象。风电企业基本是近几年实现境内上市融资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华锐风电”上市时间是2010年初。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在创业的早期,完全依靠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自2005年11月“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开始,先后共11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上市,于2008年以前基本完成。由于历史长短不同,境外资本市场更加成熟、严格,境内资本市场依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市场更加活跃。据此,不同资本市场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在未来的新能源事业发展过程中,谁将更具发展潜力值得关注。
在国内市场,风电行业成熟度优于光伏发电。行业成熟度应当包括如下内容:管理体制、行业标准、生产能力,消费对象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成熟水平。风电发展目前基本是内向型经济,光伏产品生产是外向型经济。相较二者,风电的国内市场成熟度远优于光伏发电业。自2003年9月颁布《风电场厂址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规定》到2011年12月颁布《关于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风电行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业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而光伏发电的管理文件屈指可数,行业标准还在建设之中,与其世界第一的巨大产能不符。行业标准的建立,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作为世界级的新能源生产大国,中国应当以引领新能源发展的责任感,建立起世界级的的行业管理体系和行业标准体系。
真正成为规模化商品的时间或不同。发展新能源的终极价值在于替代传统能源,而实现这一终极价值的前提是新能源必须成为有竞争力、规模化的商品,具体说来,是和煤电一样实现平价上网。在当前扶持政策条件下,受投资成本、规模效应、发展成熟度等因素影响,风电平价上网的时间应当早于光伏发电。从投资成本看:建设10MW电站,按照当前水平,风电投资金额约在0.8亿元,光伏发电投资金额约在1.5亿元。从每千瓦时的售电价格看:风电已经可实现0.6元,光伏发电还在1元以上。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个风电发展综合规划——《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专家透露,2020年前陆地风电的成本将与煤电持平。按照2011年8月发布的《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光伏发电有望在2021年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
境内市场问题集中暴露的时间不同,短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对风电发展来说,2011年是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产能过剩致使行业面临整合,低压穿越造成大面积“脱网”,并网困难造成“弃风”,施工事故屡有发生。当年2月,电监会首次对外发布了《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对未收购风电电量的统计显示,全国风机发电三成弃风。另据统计,至2011年8月底,全国共发生193起风电脱网事故。而光伏发电的国内市场开发则刚刚起步,除了建设中的问题外,其他问题尚无集中显现。专家预测,风电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光伏发电也会遇到,甚至更加突出。当前,风电、光伏发电虽然都处于供求失衡、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但二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相同。风电主要是加速解决上网和向国际市场进发的问题,光伏发电则是如何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份额不变,有效扩大境内市场空间,同时如何确保以上发展战略的强大资金支持的问题。
国有资本进入程度不同。民营资本做产品,国有资本做电站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行业过去发展的基本格局。受分散风险和垄断利润等多种因素推动,国有资本不甘终端,近来纷纷向上游拓展的迹象明显,对此风电表现突出。在风电行业,国有资本已经开始大举进入风电产品生产阶段。2007年国电集团成立了“联合动力”,主营风机整机制造和相关核心零部件开发,短短三四年时间已经跻身国内整机制造商排名前三。光伏产品生产行业目前尚未有大量国有资本进入,但随着行业整合的深化,光伏发电恐难免俗。这种现象是否有利于中国新能源事业长期发展,未来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