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我们了解到您在两会期间的议案是建议风能和太阳能要单独建立法规,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计: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它确实在宏观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涉及到具体实施层面上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现在的法律、法规没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
这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制止太阳能、风电盲目扩张”,他用到“制止”两个字,说明国务院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了。这件事情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这和我们在市场开发过程中的体会不谋而合。我们发现风能、太阳能的开发程序、透明机制、法定程序上都存在缺陷。在国家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进行法律上的规范,让参与的企业、有意向的投资人和参与开发的贡献人都做到有法可依。
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地方一个政策,都根据地方的发展需要,甚至为了短期的GDP和招商引资指标,把风能资源这种惠及子孙后代的重要资源和当前的业绩捆在一起,因此带来很多问题,如开发不科学、设置的门槛不合理、设定的程序不透明以及整个参与过程出现很多不公平现象。
中国能源报:您说的不公平现象,能举个例子吗?
王计:比如一个地区根据测试有20万千瓦的风能资源,国家也批准了。地方上就会将风能资源变为招商资源,当做完成“招商引资”指标的手段,要求所有意欲参与开发的制造企业都要在当地建厂,要求甲投10个亿,乙投5个亿,丙投8个亿。地方招商引资也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例如土地出让、税收减免或优惠等等,最后的结果是,2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开发出来了,同时遗留了一大批没有订单可做的企业,导致大量的农田被占用、大量的工厂被闲置、大量的投资被浪费、工作人员就业之后再失业。如果每一个有风能资源的地方都这么做,中国要建多少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配套多少制造资源?将来这些制造能力往哪里去?当地政府只在其任期内负责,甚至有的人任期都没到,谈完了人就走了,新来的人有新思维。这种没有法规约束的人为操纵太严重了,使国家很多宝贵资源错过了发展机会。风能是这样,太阳能也是这样。
正好总理报告的这句话和我们的市场感觉呼应上了,国务院的明确态度与我们在市场上遇到的问题和寻求的期待是一样的。
中国能源报: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必然趋势,您能否谈谈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王计:其实我还提了一个修改标准化法的建议。现有的标准化法已经好几十年了,现在的中国,无论是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还是提升创新能力,标准的作用举足轻重。
很多人说标准的修订和提高很困难,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区企业和税收,对标准的设置层次和技术门槛调整往往很消极,过多地考虑了区域的眼前利益。也有一些企业会因为门槛设置得不合理导致工厂关门失业。所以我们就要考虑综合这些因素来思考标准的设定应该怎样走才算合理。每一项标准的修订,都应该有合理的程序,从标准的提出、修改、试行到颁布,应该是一个让社会参与的过程,让跟这个标准有关的企业能够进入到这个标准的讨论中去,取多数人的、代表未来前景的意见,不能凑合和将就。同时又要把握一个尺度,不能设置得太高,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据我所知现,在标准化法的修订已经在酝酿了。过去别人老用标准限制我们,不让我们“走出去”,现在我们已经走到自身要求提高标准、希望用标准拉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层面,更希望国家在向国际标准接轨的过程中给予政策支持。现在企业自身有了这个动力,不再是满足于“温饱型”企业,而是渴望创新、渴望有推动力、渴望有引导。这样一来,标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紧迫任务,这和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目前东方电气所处的市场环境?
王计:风能、太阳能都遭遇了这几年不曾遇到过的问题。风电较去年的总量掉了下来,东方电气的太阳能发展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太阳能电池板总量很小。这同整个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很大关系。但我们坚信经过规范整理、有序改造过的市场,我们的优势还是有的。也许我们的价格不是最低的,但5年以后10年以后,东方电气还在,最低价格的那家企业却不一定还在。我相信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将来还会有很多企业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淘汰,这是很正常的。现在有很多企业希望被收购。为什么?因为当初投资就是盲目的。
中国能源报:大家都在竞争,都说如果我不抢占制高点,未来就落后于人了。
王计:是,有一个办法就是低价去参与恶性竞争,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做,而是放慢脚步,参与投标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再就是苦练内功。
风电装备在国外发展几十年了,我国用这么几年的时间就成为风电装备大国了,这个成长太快,是拔苗助长,这个成长过程一定是“缺钙”的。
中国能源报:这种“缺钙”会导致什么后果?
王计:后果就是老受伤、老出问题,就像个高个人经常受伤一样,摔倒之后就骨折。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它渐进成长的过程,成长太快,企业或者产品是很难长久持续的。
去年我们也提出不要去争行业排名,名次没有太多实质意义,有意义的是内涵。要对用户负责,要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不要盲目去追求数量。
风电只是东方电气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六电并举”的企业。水、火、核、风、太阳能、燃气“六电并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同行具有这样完整的发电设备供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