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电业在寒冬中洗牌

风电业在寒冬中洗牌

2012-04-28 来源:新京报 浏览数:10512

  小企业玩不下去了
  从一个项目几十家企业来投标,到现在的每次投标都是几家“老面孔”,风电行业在入冬后,小企业生存越来越难。
  4月上旬,在一家主流风电厂商做市场的王军峰,一直在贵州为一个风电场的招标而忙碌。尽管这次招标项目规模不到20万千瓦,算是小单,但也有国内近10家主流风机厂商到场。
  “价格战仍然打得很凶,各家的差距越来越小。”王俊峰列举了几家厂商的报价:3610元每千瓦、3860元每千瓦、3680元每千瓦、3660元每千瓦,各厂商报价仅相差10元至50元。这个报价相比去年底约3700元的报价略有下滑。据介绍,在2008年,这个价格曾高达6000元。
  虽然今年才30出头,但王军峰入行已有七八年,经历了风电行业最好的时光和如今的“寒冬”。他告诉记者,与以前不同,尤其是去年以来,参加招标见到的常是老面孔,“大家都很熟,常见面,知道对手长短,报价也都比较靠谱。”不像前些年,动不动一个项目就有几十家厂商来投标,经常有“不在乎能否拿到订单”小厂商报出一个特别不靠谱的低价来搅局,把整个价格都拉得很低。
  回忆起“好时光”,王军峰的感慨和还留在行业内的多数人一样。
  2004年至2009年,中国的新增风电装机量每年都翻倍。那时候各地都流行建设风电“三峡”,但大规模风电场集中在西北地区,电网接入滞后,加上北方地区供暖特性,冬季风电经常要被掐掉留给火力发电。去年风电事故频发,政策出现“转向”。2011年5月,发改委收紧了50万千瓦以下风机项目审批;同期国家电网下发通知暂停了4个月风电接入核准,并密集出台了多项涉及风机质量和电器设备的风电标准,风电入网标准更加严格。2011年风电新增装机首度下滑,风电市场像被按了急停灯。
  “大环境确实很让人恼火,不过也有好处,很多小企业都玩不下去了。”入行七八年,王俊峰说自己见到倒下的企业至少有四五十家。很多企业原来就是做工程机械的,也有完全不相干的,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市场好的时候,蠢蠢欲动,花几千万买一个专利许可证,就开始造风机,“但由于买的都不是主流技术,从诞生的那一天就注定了要灭亡。不少企业就只造了一台风机,或者只安装了一台风机就从此销声匿迹了。这些企业的老板不少都是我的朋友,在他门刚进入的时候,我都劝过,但都没人听。”
  “去年一整年只接到了两三个风场的订单。”老柳想换个工作。他现在一家规模较小的风机厂商工作。他告诉记者,去年政策“变向”后公司已很难接到订单,公司近一半的销售都离开了。
  老柳所在的企业并不是个案。例如位于宁波的一家企业,此前曾宣布计划投入2亿元用于风电设备自主化,并在今年底达到300台2兆瓦风机的制造能力,要成为风机制造业的后起之秀。但记者在其公司官方网站上未看到任何风机销售的信息或案例,企业新闻一栏仅有一则关于网站更新的新闻,且更新于2011年2月。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1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显示,排名前20位的风机厂商占据了国内98.5%的新增装机市场,而排名前4家企业占据了新增市场50%的市场份额。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2015年风电并网将达到1亿千瓦
阅读下文 >> 科技部力挺风、光电技术进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2636&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