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近日发布的《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规划建设6个陆上和2个海上及沿海风电基地,尤其是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将进入快速发展、规模化开发阶段。
从2010年起,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模式一直采用特许权招标的形式进行,并开展了第一批100兆瓦特许权的招标。但是迄今为止,首批4个海上风电项目仍未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也处于搁浅状态。
对此,方正证券(601901,股吧)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张远德指出,当前海上风电项目发展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开发商为争取海上风电特许开发权,从而导致中标价格较低。
据记者了解,首批四个中标项目的上网电价平均为0.68~0.78元/千瓦时,已接近陆上风电的价格。但是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2倍,且维护成本较高,开发商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
沈宏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首批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停滞不前,还有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海上风电开发主要集中在近海海域和潮间带,且规划面积较大,与原有的海洋开发规划发生冲突。
沈宏文说:“由于涉及到渔业部门、环保部门等多个海洋主管的利益分配,这种互相扯皮的结果导致了海上风电开发裹足不前。”
在此情形之下,张远德认为,“特许权招标转为常规审批”不仅能够破除目前海上风电发展困局、吸引开发商投资,而且也能推动风机厂商加大研发,提高风电机组性能、降低风机成本,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健康稳定发展。
沈宏文也指出,过去以招标制为主的开发方式导致“用海”矛盾突出。而审批制有利于控制开发节奏,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
业内态度谨慎
尽管此次海上风电前期工作项目的获批意味着我国海上风电的特许权招标制度开始出现政策转向,但由于只是“暂行”的方法,没有通过出台新政策加以坐实,因此,不少风电企业和行业协会对此的表态都比较谨慎。
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政策还没有得到最终确认,所以不便对此进行直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