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二届北京国际储能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在会上指出:“储能科学与技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意义重大。”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网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因此储能产业正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的热点之一。但同时,由于储能容量有限、受商业模式不成熟、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储能产业发展还需加强交流,各取所长,共同发展。
储能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
“随着可再生能源体系和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英国,越来越多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正在接入电力系统,这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营造成影响。那么,如何平衡电力供需?如何解决发电侧间歇式的问题?发展更多的储能技术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Richard Williams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储能大会上表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运营面临用电负荷持续增加、间歇式能源接入占比扩大、调峰手段有限等诸多手段,储能技术尤其是调峰电源得到了空前发展。据介绍,储能技术主要有物理储能( 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 、化学储能( 如各类蓄电池、可再生燃料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 和电磁储能( 如超导电磁储能等) 等。这些储能技术的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各不相同。
目前抽水蓄能技术相对成熟,功率和储能容量规模可以做的很大,对于控制电网的稳定和安全性及接入可再生能源都能发挥巨大作用,但存在受地势影响大、响应速度较慢等缺点;铅酸电池技术成熟,是目前最实用的储能系统,但因铅是重金属污染源,因此铅酸电池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锂离子电池成本较高,产品性能目前尚无法满足储能要求,且其经济性无法实现商业化运营……
有研究表明,单一的储能技术很难同时满足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储能效率、使用寿命、成本等性能指标,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能互补性强的储能技术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坚强智能电网以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发电形式将是大型集中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相结合,电力系统中的储能系统也将分为大规模集中式储能系统和大规模分布式储能系统。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储能技术可以全面满足智能电网接纳分布式能源的需求。为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我国除发展抽水蓄能外,还应大力发展布置灵活的电池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
商业模式不成熟制约储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