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风电保险市场发展缓慢,除了保险公司在业务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外,风电企业的投保观念相对保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尽管相当一部分风电企业都购买了保险,但对保险的作用和价值还是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某些企业保险意识淡薄,尚未考虑利用保险来转移行业风险,而是更专注于产品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占据生产成本一定比例的保险费用,使很多企业在资金支出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考虑到扩大再生产,更难顾及保险。有零部件制造商表示,企业用来维护、更换产品的费用与购买保险的费用相差无几,与其投保,不如将这些费用用于改善产品质量。另外,如前文所言,风电企业所买保险多限于传统的一些险种,覆盖面不广,像产品质量保证保险、营业中断险等其他也非常重要的险种却常常被忽视。我们发现,很多投保企业认为出险后保险公司必须赔付所有损失,这种观点亟须扭转。毕竟,风电企业不能完全依赖保险,而应自担不在保险合同保障范围内的风险和损失。
此外,在风电企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很多风电场开发商控制风电设备质量风险的首选方案不是保险,而是通过延长质保期(从一开始的2 年延长至现在的3 年~ 5 年)将风险转嫁给整机设备制造商,而整机商又以相同方法将风险转嫁给零部件制造商。对此,国内有关专家表示,中国风电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目前整机和零部件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风电设备的价格战已非常激烈,质保期的不断延长,无疑加大了风电设备制造商的成本压力,不利于设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对风电保险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诚然,中国风电保险业务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不成熟,但经过近5 年的发展和摸索,风电保险市场也开始进入有序发展阶段,风电保险产品的应用范围也从刚开始单一的企业财产险、货物运输险等基本险种,逐渐扩展到风电行业的生产、运输、安装、运营各个环节,机器损坏保险、营业中断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险种开始得到应用。徐凌处长表示,国内的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在风电保险业务上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有些公司虽尚未建立专门的可再生能源保险部门,但已逐渐将风电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独立的业务加以重视,积极聘请专业人士对公司员工进行风电行业风险及理赔方面的培训,并提供适合风电行业的保险品种与咨询服务,针对风电行业开发了如“风电企业建安工程一切险”、“风电企业运营期一切险”、“风电企业营业中断保险”等。
风电保险市场的培育途径
可以说,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来看,短期内,我国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不会改变。因此,风电保险的发展无需像国外一样担忧政策上的朝令夕改或昙花一现。如何去挖掘风电保险的发展潜力,才是我们目前的最大任务。对风电保险市场的培育,不仅需要市场参与方的努力,也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调与支持。
在与各保险公司、风电企业和行业专家的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内风电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风电企业对保险的态度虽然积极,但考虑到资金问题后,更愿自担风险。同时,不少保险公司尚未对风电行业实施详细的风险查勘就贸然承保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保险公司而言,既要对目前风电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心理准备,也要对长远的市场挑战做好应对准备,不断使自己的业务走向成熟化。
着眼当前的市场,业内很多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Swiss Re 的助理副总裁隆远勇表示,一方面,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所积累的经验和数据不多;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风电行业的了解有限,相关人才欠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国风电保险的发展。这些问题在风电行业发展初期不可避免,但保险公司可通过借鉴其他市场经验和产品创新等方式,少走弯路,在抓住商机的同时有效控制自身风险。
金诚国际保险经纪公司的董事长王进表示,国内风电保险市场的样本量还不够大,保险公司承接了一单业务,发生亏损后就不敢继续承保,这样非常不利于扩大风电保险的市场规模。因此,在长期的经验和机制未建立起来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承保不同风电企业的业务来平衡赔付率,达到赢利的目的。
针对目前单家保险公司承接风电保险业务风险较大的问题,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再保险部合约处处长王敏燕认为,可以通过风电共保体的形式,参与的保险公司按比例承保,共担风险。虽然目前国内有很多风电项目是以共保形式承保的,但各保险公司之间没有太多交集,缺乏信息分享。因此,共同承保的保险公司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分享承保数据和经验,在保险方案的设计、保险产品费率的厘定、承 保份额的划定等核心问题上互通有无,达成共识,这样才能有利于保险公司更大程度地分散风险,避免保险费率的恶性竞争。
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还需要从长计议,积极吸收国外保险公司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建设,共同将国内的风电保险市场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