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以对可再生能源保险有一个更细致的市场定位,考虑成立单独的可再生能源保险小组,甚至是风电保险小组,对风电行业的各类风险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风电行业的风险概率和损失程度有准确的定位、量化和分级,从而完善自己的保险产品,使其真正满足投保企业的需求。与内资保险公司不同,尽管很多外资保险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市场定位都很细,具有针对性。以可再生能源保险为例,在国外,这一业务部门也往往有几十年的历史,因此在可再生能源保险领域拥有充足的数据和丰富的经验。
其次,内资保险公司也应该建立更加完善长远的保险机制,改变缺乏经验就贸然承保或恶意拒赔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前期核保工作细致到位,后期理赔服务及时迅速,扭转风电企业对保险公司的负面印象。
此外,保险公司还可考虑借助认证公司或其他专业风电技术公司对风电设计技术、产品制造质量、运行安全等进行专业评估和判断。毕竟,很多内资保险公司都缺乏精通风电领域的人才,如果有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的介入,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降低自身承保的风险。
当然,在保费充足的前提下,保险公司也可以考虑自身培养熟知保险和风电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积极对与风电企业交流和对话,为双方的顺利合作做足功课。
当然,诚如金丰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文杰所言,单纯依靠保险公司提高观念认识,扩大承保力度,从而推动风电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只是一个方面,风电保险业的发展还需要风电企业的自身努力。风电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扭转风险自担的传统思维,并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运行管理维护。首先,风电企业首先应该认识到,保险并不能覆盖行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很多风险需要日常管理和维护来控制、避免,不能期待保险公司能为所有的风险买单。其次,风电企业要树立风险全面管理的理念,将企业的日常运营和保险的风险分散功能结合起来,对症下药,对各方面的风险采取合适的应对之策。对此,国内有关专家认为,有效降低风险才能吸引更多的保险公司进入风电行业。风电设备制造商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零部件、整机制造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提升产品质量。风电场开发商可以通过应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制定并认真执行更为严格的运营制度等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来降低运营风险,增强保险公司介入风电领域的信心。
然而,风电保险市场上,仅凭保险业和风电行业都不可能完全应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第三方机构(如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机构)的助推作用至关重要。
保险和风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机构的介入可以让这两个行业更好地结合。王敏燕处长认为,风电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风电企业不愿意公布风电事故方面的信息,而保险公司之间也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数据共享,因此风电行业的保险数据非常匮乏,保险公司不能获得良好的承保信息。因此,定期展开风电事故调研并出具相关报告,构建一个风电保险领域内各利益相关方的公共信息平台便成了风电行业协会应该承担的职责。另外,中国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如果能把握风电行业快速发展的这一契机,不仅可以考虑自身在风电保险业务上的发展,也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其他业务。
任何一个产业的成长过程都会经历相应的烦恼,风电保险亦是如此。对此,我们应给予理解,并且创造各种条件来促使其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