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会议尘埃落定,各方会后的观点看来都还比较积极。经历了哥本哈根的低谷,也经历了坎昆大会的务实,人们在德班会议前再次调整了期望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德班会议似乎取得了一些进展,一方面在程序上延续了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另一方面启动了公约下对2020 年后新的气候变化国际秩序谈判的工作平台,并且在绿色基金运营方面也有了新进展。然而成绩背后,气候变化谈判何去何从? 未来碳市场前景究竟如何?风电碳融资的前景又怎样?
先简要回顾过去几年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和与其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2007 年,《斯特恩报告》的出版让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政治领域的核心话题,关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经济损失触碰到了政治家们的神经,对气候经济的讨论一时风靡全球。与此同时,电影“Inconvenience Truth”的放映也让普通大众加大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2008 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和欧盟排放贸易第二期同时启动,京都议定书的灵活机制1 的广泛应用使全球碳交易繁荣发展。同时,各国也都推出不同的低碳发展计划和国内排放贸易计划。围绕碳交易的各种兴旺的商业活动,气候变化从边缘环境问题步入主流商业圈。这些背景也成为2009年哥本哈根的序曲,并为该会议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利益相关群体。
2009 年是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延续问题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因为根据框架公约和议定书的规定,关于下一承诺期的谈判问题应该于议定书结束前三年结束并达成共识。这场谈判从2005 年蒙特利尔的框架公约第十一次缔约国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一次缔约国大会开始,经历了2007 年产生巴厘路线图的巴厘岛谈判,经历了2008 年争论不休的波兹南会议,最终来到了2009 年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然而,与全球一百多位国家元首列席会场的场面极不相称的是会议让人失望的结果。
撇开外部的纷扰,回首过去各个会议的各方分歧,并继续观望未来京都议定书之命运,前方之路其实更加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过去十年,气候变化谈判最纠结的核心问题是美国。从2001 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后,美国作为当时全球第一(2007 年后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却不在《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下。2008 年,奥巴马总统上任前后,环境领域人士曾寄希望于奥巴马利用其影响力和政治能力推动美国国内减排计划并促使美国在未来进入第二承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