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产业发展需要
根据Frost & Sullivan 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风电市场2010 年新展望》报告,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的产能在2010 年将达到年产3500万千瓦,而今后5 年中国市场年均新增装机容量约1000 万千瓦。因此,提前研究并顺应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规律,探索我国风电设备产能的转移,与欧美风电技术领先企业开展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整合全球资源(包括优化国际供应链、降低加工成本和项目建设成本、联合技术研发力量),对中国风电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中国风电“走出去”的市场定位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这些国家自身缺乏通行的标准而主要依据欧美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对中国风电标准尚不认可,形成了中国企业进入市场的技术壁垒。因此,更快提高我国自主风电机组设计和制造水平,探索国际化道路,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逐步参与国际风电标准的制订,逐步获取在国际风电标准体系的话语权,及早确立中国风电标准的国际地位,为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扫清技术标准壁垒,是中国实现风电产业升级、成为全球风电强国的必经之路。
二、中国风电“走出去”的实践与探索
(一)中国风电技术标准“走出去”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为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组织开展了中国标准的翻译和对外推广工作,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其中风电、水电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首批支持行业,作为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的技术归口管理单位以及通过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水电、风电相关标准的编译和校审工作。
2010 年5 月,“CHINACODE”作为中国标准对外推广和应用的官方标准得到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批准。相信随着“CHINACODE”的正式对外发布,中国风电“走出去”的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走出去”
技术进步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风电机组制造厂家的“走出去”对中国风电“走出去”至关重要。2008 年,金风科技斥资4120 万欧元收购了德国风电机组设计公司VENSYS 的70% 股权,从而结束了中国风电机组制造厂家购买国外技术许可证、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时代。此次收购也让金风科技更快地实现了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完善,使金风科技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并打开了国际市场销售的空间。金风科技海外收购的成功尝试,开创了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商“走出去”的新局面。
2010 年6 月,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收购荷兰Archean 集团2MW 以上、叶轮直径90 米的风力发电机设计技术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20 万欧元。2010 年8 月,湘电以1000 万欧元的中标价格收购荷兰达尔文公司(Darwind Holding BV)的资产,达尔文公司起步机型为Darwind DD115 型 5MW直驱式永磁海上风电机组,这将整合达尔文公司的研发资源,加速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进程,更快地实现湘电海上风电机组的问世和规模化生产。
(三)中国风电“走出去”成功案例
2009 年9 月,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与埃塞俄比亚政府签署了埃塞俄比亚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规划,采用中国援助资金,为埃塞俄比亚政府优选近期开发的资源条件好、建设条件好、并网条件好、技术经济指标好的风电和太阳能项目,并就重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2009 年11 月,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中地海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营体与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签署了51MW(1.5MW×34 台)风电项目的EPC 合同,合同范围包括风电场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设备供货、土建施工、机电设备和电器安装、工程整体调试、工程试运行、人员培训,随后还将提供5 年质量保证和运营维护。项目采用中国提供的贷款、技术、标准、风电机组和咨询工程师,是我国风电“走出去”的第一个完整项目,目前正在开展ADAMA 二期等多个风电项目的相关前期工作。
埃塞俄比亚风电市场的成功尝试,体现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积累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项目建设优势和我国的资金优势。以系统集成的
方式,发挥设计咨询企业优先“走出去”的“领军”作用,通过规划优选项目,先期导入我国的技术、标准和设备,有序带动中国的勘测设计、工程承包、项目投资和设备制造“走出去”,推动中国风电在国外规模化运作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埃塞俄比亚风电项目可作为我国与非洲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风电产业的示范工程和试验田,是我国风电整体“走出去”的第一次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