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思考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思考

2012-08-16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数:2721

  (2)风电大规模外送通道建设需要国家层面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图,大型风电基地的运行情况需要时间检验与后评估。风火打捆、远距离外送在国外没有类似项目,目前在国内也没有先例。特高压交流线路运行不确定性大,特高压交流须形成坚强电网后才可能具有理想输送能力。从甘肃750千伏交流线路实际运行效果看,没有达到输送风电的预期效果,甘肃酒泉地区风电限电依然严重。
  由于北方地区的大型风电基地布局集中,各风电场共用升压站和外送通道,风电场之间出力同步性高,相互之间影响大,导致大型风电基地的运行风险与技术风险较大。2011年甘肃、河北等风电基地就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风电脱网事故。另外,大型风电基地的尾流影响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从已有运行情况看,大型风电基地的实际尾流影响要远大于我们的预计。
  (3)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消纳能力是风电大规模跨区外送的前提条件。目前,北方限电严重地区风电的电量比例与国外相比,依然较低,本地消纳潜力很大。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1年电力统计快报,2011年吉林省风电发电量占本省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为6.32%,黑龙江5.57%,甘肃7.68%。如果放大到区域,则西北电网2011年风电总发电量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比例是2.8%,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部四盟市)的比例为6.6%,华北地区比例为4.15%。即使在风电比例较高的蒙西地区,风电电量消纳的潜力依然很大。例如,2012年3月29日-4月13日期间,蒙西电网连续多日风电上网电量与蒙西电网总供电量的比例平均超过20%,其中4月13日全网风电上网电量10978万千瓦时,占全网供电电量比例29.6%,达到或者接近了欧洲的先进水平。
  鉴于风火打捆、远距离外送风电的模式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以及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风电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依然较低,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政策、行政等手段,充分发掘本地区的消纳能力对于促进风电的可持续发展更为可行。只有在本省、本区域风电电量达到一定比例后才考虑以网对网的形式外送,也就是解决风电的消纳问题应按照先省内、再区域、后跨区的顺序依次进行。
  5.分散接入电网和海上风电将成为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分散式接入风电的优点是风电建设规模小,尾流影响小,可就近接入变电站,单位千瓦投资较低。而且,分散接入电网的风电机组靠近用电负荷,所发电量可就近消纳,降低电力传输损耗。在“三北”限电严重地区,受风电消纳空间以及管理成本影响,分散式接入风电发展空间不大。尽管南方地区分散式开发风电的利用小时整体上会低于北方大型风电基地(在不限电的情况下),但南方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分散式风电可利用零星的小块土地,无需建设远距离的配套送出工程,也没有大型风电基地、远距离输电线路的技术风险、运行风险以及电力传输损耗,开发优势明显。随着超低风速风电机组的技术成熟与发展,分散式接入风电在沿海地区、南方省区以及内陆地区的发展潜力很大,是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分散式风电在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存在风资源、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审批手续复杂的问题。只有解决土地拥有者、附近居民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问题,让利益相关者从风电开发中得到好处,分散式风电才有可能有大的发展。
  我国具有发展海上风电所必需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消纳能力。在沿海地区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不仅可一定程度上缓解风电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有助于沿海地区省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因此,应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开发。但海上风电技术复杂,运行风险大,欧洲经过近20年的探索才逐渐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我国海上风电刚刚起步,海上风电建设、运行维护经验较少,配套产业也有待完善。国产海上风电机组种类较少,大多处于研发设计或者样机试验运行阶段,还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批量化运行检验。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国电建大电网促风电 万亿蛋糕待分享
阅读下文 >> 建设世界第一风电大国给我们带来什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3663&page=6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