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不同电压跌落深度和功率的不同,一台机组需要测试的工况点最少在40个,这中间任何一点不通过,都需要重新测试,直至通过。”上述资深人士表示,“就我了解,有一个厂家的某型号风电机组光低电压穿越就测了200多次,都没有通过。”
该人士还表示,张北基地型式试验的各项测试费用加起来大约100万,机位年租赁费达200万元,“然而这不是风机开发商和风机企业抱怨最大的,企业抱怨最大的是国网还会对已经完成检测的风机进行现场抽检”。
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开发商对本报记者印证了该说法,并表示现场抽检的测试方法不尽合理也是拉长检测周期的重要因素。
按照国网发布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现场抽检的测试方法规定,每个风电场抽检一台风电机组,共进行8次测试,只有连续8次都合格才算通过,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测试失败,就判定整个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不合格。
“问题是这不是国家强制规定的内容,而是电网企业的行为和要求。”上述资深人士表示,“现场抽检的费用各省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在50万~80万左右,加上型式试验的费用,一个机型的检测费最高可达400万元,这对本来就处于寒冬的风电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此,上述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从风机事故频发的角度看,对风机进行严格的抽查和强制性检测无可厚非,但是目前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强制性进行低电压穿越测试是否具有国际普遍性,是否有必要?一个是风机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是风机的电网适应性原因?另一个是国网电科院并非独立的第三方,公正性如何保证?
记者在《通知》中看到,国家能源局对于电网的抽检也有了明确的官方态度:对已在国家能源局批复认可的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低电压穿越等检测内容的风电机型,不再进行现场抽检工作。
但是,上述资深人士称,目前国网的现场抽检仍在进行,国网下属东北电科院、华北电科院等单位已着手或具备移动检测的设备购置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