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风电从最早建成的渤海绥中1.5兆瓦风电到现在,已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24万千瓦,初步具备了海上风电设计、施工以及设备制备的能力。目前,海上风电项目机组单机容量将逐步发展到5兆瓦以上,潮间带项目单机容量不低于2兆瓦。各风电机组厂家看好海上风电发展,积极设计开发出适合海上运行的风电设备,向大容量低成本发展。如:金风科技2.5MW、3MW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华锐风电3MW、5MW风电机组,上电3.6MW风电机组,湘电5MW风电机组,西门子2.6MW、3.6MW,维斯塔斯3MW风电机组都已批量应用。其中,国外品牌西门子和维斯塔斯有较丰富的海上风电业绩、华锐有东海大桥风电业绩。
海上风电场除风电装备外,防腐蚀涂料、专用安装船和海底电缆等市场也将涌现出新的需求,安装、建设、运营及维护所需要的费用将占到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其中,海上风电专用安装船就必不可缺。2009年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在安装华锐风电3兆瓦机组时,就花费了3亿元从国外订制了一艘专用安装船。近期,国内一些船企已在这一领域开始行动,中船重工集团旗下的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已投资进行海上风电安装船的研发;江苏蛟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则与美国企业共同研发建造海上风电安装平台。
“十二五”期间,我国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将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根据全国风电“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形成海上风电的成套技术,并建立完整产业链;“十三五”期间,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将具备更大规模的发展条件。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具备有风能资源非常稳定,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靠近电力市场近等优势;从世界范围来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上风电技术已经成熟,已成为欧洲国家未来发展风电的主要方向。欧洲大国竞相开发海上风电,在英国、爱尔兰、丹麦、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的海岸线附近,德国西门子、德国REpower、美国通用电气、丹麦Vestas等公司都在抢占这一未来市场而努力。海上,已经成为欧洲风电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将是今后全球风电发展的重点之一。德国之所以格外重视海上风电,与其整体能源战略密切相关,对发展核电的限制更加严格,因此只能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上下功夫。目前,德国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9%,而我国目前风电占总发电量只有1%。
表2 “十二五”我国海上风电建设项目及布局
省份
|
已建容量
(万KW)
|
新开工容量
(万KW)
|
规划容量
|
重点开发区域
|
重点项目
|
河北
|
|
80
|
50
|
唐山和沧州
|
启动唐山和沧州近海风电场项目。
|
江苏
|
13.25
|
200
|
200
|
盐城和南通
|
建成首批特许权海上风电项目(100),启动盐城百万千瓦级基地(100)。
|
山东
|
|
150
|
100
|
滨州、东营、潍坊和烟台
|
启动莱州湾和鲁北海上百万千瓦级基地。
|
上海
|
10.2
|
170
|
50
|
东海大桥、临港和南汇海域
|
建成东海大桥二期(10),启动临港和南汇海上项目。
|
其他地区
|
0.8
|
400
|
100
|
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广西、辽宁
|
建成海上风电项目(100),启动其他海上项目(300)。
|
合计
|
24.25
|
1000
|
500
|
|
|
(* 根据《风能产业》杂志和我刊收集资料进行综合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