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大门
几乎从零起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风电跨越式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时势使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而在可再生能源中,风电因技术较成熟、经济性较好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新一轮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结果,我国离地50米高3级以上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为25.8亿千瓦,其中陆地约23.8亿千瓦,近海约2亿千瓦。
其次,是政策支持。对风电发展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必须占新上机组的3%。当年7月,作为配套政策出台的有关规定要求,从2006年开始,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未满足国产化要求的风电场不许建设。随后,我国先后发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等,通过风电全额上网和税收优惠、直接补贴等政策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大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再生能源是政策推动的市场,当前风电的上网电价在0.51元至0.61元之间,远高于火电和水电的价格,带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
再次,是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是,风电应用带动了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大发展。我国有比较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制造的风机在国内市场应用,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目前,通过高起点引进再创新,我国风机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兆瓦级风机的技术垄断,金风科技、华锐风电、联合动力等企业都具备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能力,通过引进或自主研发、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测试平台、培养专业风电技术人才等措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金风科技开发了永磁直驱技术,开创了齿轮箱之外的又一风电技术路径;联合动力针对各类风资源,研发了大容量、低风速、高海拔、防风沙、潮间带、直驱永磁和海基风机等多系列风机产品。海上风电是风电行业最前沿的领域。目前华锐风电已经开发出了国内首台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这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技术领先的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使我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能自主生产单机容量为6兆瓦风电机组的国家。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生表示,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的时间与国外相差不大,风电已基本实现与世界风电同步发展,中国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抢占先机。
未来发展更重理性
专家表示,应根据能源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地方情况和风电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风电规划,解决好并网消纳问题,使风电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风电累计并网装机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到2020年,累计并网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风电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电源。
要实现这一目标,当前须着力解决制约风电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并网消纳问题。电监会发布的《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显示,2011年,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其中,甘肃和蒙东地区弃风率超过25%。
专家表示,要在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的同时,积极建设中小型风电项目接入配电网就地消纳。要加快风电项目、输电工程的配套核准、建设。进一步加快风电富集地区送出通道建设,改善现有网架结构,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消纳能力。进一步完善价格财税政策,健全风力发电和收购激励机制。
同时,要按照集中与分散开发并重的原则,推进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和分散式开发,增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完善风电标准及产业服务体系,使风电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走进赛罕坝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