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风电机组的并网技术水平,2010年12月21日,国家能源局下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并从次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记者了解到,当时的并网检测办法是在中国电科院的主导下起草并发布的。但由于技术准备不足等原因,起初并网检测工作并未得到广泛重视,在实际执行中,是一种鼓励而非强制的状态。
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2月至4月,这期间,酒泉、张北风电基地发生大规模风电脱网事故,涉事风机达到1944台。5月5日,国家电监会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 有效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频发的通知》,给出了风机脱网事故的四个原因,其中的两个原因,与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有关。
然而,国家电监会发布的调查结果并未得到一些风电制造商、发电商,甚至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官员的认同。
据记者了解,一位国家电监会的局级领导曾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风电机组并网检测协调会”上为风电企业叫屈:“近期发生的风机脱网事件,好多是由电网短路导致的,不都是风电场的故障,风电脱网对电网的影响也不能说得太过分了。”
身份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曾明确规定,负责检测的机构应当经过该局的认可,这也是《行政许可法》赋予主管部门的权利。
《行政许可法》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的内容应及时向社会公开。
中国电科院的并网检测显然属于行政许可范畴,按规定,应由行业主管部门即国家能源局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管理总局进行行政许可并公开。
但截至发稿,记者在查阅的公开资料中,未曾找到本应公开的行政许可文件,问及业内人士是否看到过许可文件时,得到的答案均是否定。
一位风电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电科院可能是自己赋予了其裁判者的地位,整个行业默认电科院,也许因为它是国家电网公司的下属机构。
况且,在实际操作中,国家能源局是否认可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各地供电局和电网调度机构视中国电科院的检测报告为风电场并网发电的唯一指标。
然而,各方的反对并没有阻碍并网检测成为强制性规定。从此,中国电科院手中的检测设备开始了盈利之旅。“从此,国家电网公司成功地打造出了‘低电压穿越’检测。”上述人士说。
过度检测?
垄断者不仅是价格的制定者,同时还是规则的制定者。
国内某著名风电场业主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中国电科院的五个检测项目太多,再把各个部件一组合,就是天文数字,没有人能够承担这么大的工作量。现在是过度检测,标准要求得太高,会阻碍风电行业的发展。”
该业主的看法得到了行业内的普遍认同。2012年3月11日,主要风电开发企业、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变流器等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北京就《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交流,最终形成《情况汇报》上交国家能源局。
《情况汇报》中提出,目前执行的五项检测过于繁复,有些要求不尽合理,而且存在无标准可依和标准不明确的情况,如电网适应性和模型验证,即使有标准可依的低电压穿越,由于检测方法等原因,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检测周期和经营成本,过度商业化的检测伤害了风电行业的发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