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叶杭冶的相约,显得时间紧迫。来北京出差三天后,他又要赶回杭州运达总部,继续他的工作。
从华中理工大学毕业后,叶杭冶被分配进入了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他学的是气体动力机械专业,领导就安排他进了风电课题组,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这一做,就是30年。
作为先行者,他语重心长地提醒年轻人:“技术研发工作虽然不被推崇,但对一个不具备其它优势的人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够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坚持多年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特别是当你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你的职业生涯自然会更加顺畅。 ”
事业上的荣耀
叶杭冶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派,在他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先后编著出版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等书籍。
在2005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叶杭冶编著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第2版在科技类图书中销售量排名第2,到2010年已第6次重印,国内专业期刊论文引用1100多次,相关著作引用10余次。 《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被纳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风力发电工程与应用丛书,《风力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是我国高等教育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材。
除了在学术上的建树,2003年他还主持完成的国家863计划“兆瓦级变速恒频风电机组”课题;2008年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双馈式1.5—2.5MW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并实现了产业化,也是叶杭冶在风电事业发展中不可抹掉的一笔。
叶杭冶说:“下一步的主要工作目标和计划是按计划完成风力发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建成世界一流的风力发电系统地面试验平台和大型计算机仿真平台,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控制技术、检测和试验技术及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等研究方向上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
创新发展中的运达
叶杭冶所在的企业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擅长技术研发的企业。它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浙江省机电研究院风电研究所,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通过1.5MW、2.5MW等机型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企业已经完全掌握风电机组核心技术,可以独立地不依赖任何他人解决风电关键技术问题。
2010年,国家科技部“风力发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运达风电,这是我国风电领域批准建设的第一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着力解决风力发电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我国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叶杭冶坦承,运达出身于科研院所,在资金与市场拓展方面处于弱势,公司一直在努力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如采取各种融资方式、租赁方式、风电场总承包、资源换订单、战略合作、海外市场等,积极开拓市场,以弥补公司劣势。“目前,运达关注的是低速风机的研发。 ”
据了解,国内待开发风资源超过70%都是低风速风场,因此低风速市场是国内开发商和机组制造企业当前主要目标之一。加强低风速风电开发已被纳入“十二五”风电发展规划。
运达于去年年初推出首款低风速机组—WD1500-88型,后又陆续推出两款新一代低风速机组—WD1500-93型和 WD2300-1100型,这两款机组采用先进的低风速动态最优捕能技术和载荷优化控制技术,能有效提高机组在低风速区域运行发电量效率,并能减小机组载荷与振动,提高机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