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推卸给电网的新能源“并网难”,实际上是综合性问题
电网对于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
在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承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余电上网、全额收购”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把电网称为能源转型中的“中流砥柱”;国家电监会输电监管部主任幺虹也表示,电网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
但幺虹同时指出,近几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很多问题都推卸给了电网,比如舆论一直热议的新能源“并网难”,“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他尤其强调项目核准方面“不同步”的现象,即“先核风(光)、后核网”——风(光)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简单,核准周期短;而电网工程核准程序复杂、周期长。这给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建设带来极大困难。所以幺虹呼吁,发电、电网项目应该同步核准。
而事实上,近几年风电发展中,还存在着前期规模大于地方规划、地方规划大于国家规划等现象,无形中放大了“不同步”的弊端。
大规模接受新能源,国家电网有能力比国外做得更好
所谓“新能源并网难”,其实包括大电网接入、送出和消纳三个环节。在技术层面,接入、送出的“世界性难题”是客观存在的,这源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导致其大规模并网对电网产生冲击。但我国能用短短五六年走过欧美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风电从几乎“零起步”发展到现在的世界第一并网风电大国;光伏发电起步更晚,但也开始呈现井喷式发展势头,2011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同比增长700%,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并网光伏发电已达271万千瓦,已同意并网、正在建设的光伏项目达126万千瓦,预计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光伏发电大国。这跟我国在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可调技术领域取得系统性突破是密不可分的。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就“我国电网大规模接受新能源是什么水平”透露,国网公司不仅几年前就感知到了这场新能源革命的到来,而且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许多领域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说,中国的国家电网在大规模接受新能源方面完全能够比国外的电网做得更好,我们不光有这种信心,也具备这种技术能力”。
“并网难”实为消纳难
数据显示,2011年国网经营区域风电发电量达706亿千瓦时,较国内风电起步时的2006年增长了28.2倍,年均增长96%。这5年间,风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达1992小时,2010年达2095小时,与欧美大体相当。分省看,部分地区风电运行指标达到或超过欧美:蒙东、蒙西、甘肃风电占当地总装机比重分别达31%、21%、20%,风电日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最大分别达72%、28%、26%。上述指标都达到或超过西班牙、德国和丹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