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3268万千瓦风电项目难阻风电设备制造“寒潮”

3268万千瓦风电项目难阻风电设备制造“寒潮”

2012-12-31 来源:经济导报 浏览数:2511

  近日,国家风电政策利好信号不断。继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核准项目计划以及“十二五”风电增补计划等4份通知之后,20日再次集中披露酒泉、包头、赤峰、哈密四地的风电核准项目计划,全年总计核准3268万千瓦。然而,风电政策利好将带来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回暖”,或许言时过早。
  “这些审批项目大体都在计划之内,并没有额外增补多少,谈不上政策上的刺激。”山东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许崇庆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风电产业依然是调整期。
 “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竞争太激烈,我们现在已经退出了。”26日,山东天融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山东三融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赵思伟表示,行业内“撤退”的公司逐渐多了起来。两至三年调整期.
  “未来两三年都是调整期,明年将会更加困难。风电设备制造依然产能过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林伯强教授直言。据统计,相比去年“十二五”第一批风电核准2883万千瓦,今年核准达3268万千瓦,同比增长13%。核准计划稳中求进,长远来看,是走向健康的产业的利好信息;短期来看,则意味着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急速扩张之后的“寒冬”将不可避免。许崇庆估计,现有的风电设备制造产能是目前市场容量的5倍。“华锐、金风等行业巨头和五大电力集团都有自己的设备企业,其他一些小型企业难免面临淘汰、整合的局面。”
  “风电设备制造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大幅下滑,许多公司已经退出。”赵思伟对导报记者介绍,该公司在风电领域的投资已经从设备制造转移至风场投资开发。其投资开发的山东滨州沾化风电场一期已于去年6月获得核准。
  “风电产业终端——风场将会受益。”林伯强表示,调整期内,设备产业的“寒冬”不可避免,而转型或退出成为必选。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思伟所在公司的战略选择——转向风场投资开发,或许有先见之明。然而,对于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赵思伟来说,这并不是运气,“我们感受到了设备业竞争压力,看到了发展趋势。”林伯强表示,风电审批越来越重视与电网建设相协调。“电网技术不断改善,接纳能力增强,为风电上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这对于风场建设投资是利好信号,也是发展趋势。”这种利好政策促进风电产业分化(设备制造萎缩,风场投资受青睐) 的效果在行业内逐渐显现。“有些设备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以风机作为固定资产参与风场投资。”许崇庆说。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盘点:新能源产业2012之“囧”
阅读下文 >> 中国能源安全敲响警钟 光伏、风电、核电、页岩气受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4974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